【五道杠 不屑弟】“五道杠”与“不屑弟”

319
 

最近网络上沸沸扬扬地传播着“五道杠”的故事,把这位“五道杠”说得神乎其神。消息说,这位“五道杠”叫黄艺博,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的学生,毕业于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少先队员,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据多种媒体称,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

我不禁产生疑问:第一,是谁发明的“五道杠”?少先队自成立以来就只有小队、中队、大队,哪来的“总队”?(据说全国少工委已经禁止了五道杠,说明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规的)这是什么编制?第二,就算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能看《新闻联播》,又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媒体想说明,这孩子是天才,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两三岁的小孩懂什么?我看与其说他是关心国家大事,不如说他是闲得无聊,看着好奇更恰当。第三,七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认字,就坚持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骗谁呢?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小孩能对报纸感兴趣,除了会拿来撕着玩还会什么?他怎么可能会对报纸上的内容感兴趣?不客气地说,《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都是理论性很强的报纸,内容相当枯燥。如果单位不组织学习里面的重要文章,即便是在办公室里也很少有人去翻一翻。更何况是一个刚开始认字的孩子。我估计他对报纸感兴趣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撕着玩,另一种是画着玩。反正旧报纸是要卖破烂的,在上面画画是无所谓的。第四,一个小学生能在重要报刊上发表100多篇文章,他有什么门路?他的家长和新闻署署长是什么关系?在当今,除非有过硬的后台,否则怎么可能连续发表100多篇文章?据我知道,当前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干部晋升高级职称,写篇论文要在“重要报刊上”发表都很难,通常要走路子,找后门,还要自己花上万元钱。再说,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能写出多高水平的文章,就能在“重要报刊上”发表?更何况还是100多篇?假如这是真的,那就真该挖一挖这孩子背后的背景以及后面的腐败问题了。

其实我丝毫并没有责怪孩子的意思。孩子是无辜的,拿一个孩子来当做新闻炒作,你们就不怕害了他吗?鲁迅先生在《棒杀与捧杀》里就曾经痛斥过捧杀青年的做法。对待青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个孩子!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又出来个“不屑弟”,把孩子们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了。

从照片上“不屑弟”不屑的脸上我们能读懂:这个“五道杠”在群众中的威信并不好。消息说,在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和红领巾在教室上课的图片上,身后的男同学斜视着黄艺博,并冲镜头做出连续撇嘴的不屑表情。“不屑弟”迅速走红,风头盖过“五道杠”。网友们在转发调侃之余,也将“不屑弟”封为“最真实少年”,“他的表情太经典了,这才是孩子时代的表情,天真而真实。”

记得200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学生本无优劣》。我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智力发育自然不同。有些学生的潜在能力一时没有表现出来,有待后天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知识的速度不尽相同,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我们却热衷于给孩子排队评优,人为地把该子分为优生、差生等,把事情复杂化,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我暂且不论“五道杠”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如此有秀,但是当前的“五道杠”被媒体人为地拔高、神话,真不知道是祸是福?。难怪这位“五道杠”的父母无奈地哀求媒体“放过孩子吧”!估计被媒体这么一捧,“五道杠”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而真实的“不屑弟”所代表的也就是孩子们的正常心理,他们看不惯大人们的捧杀,也不信媒体的吹捧。但愿他(不屑弟)不要成为媒体的另一热点,别也被捧杀。因为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自在的成长空间,而不是被大人利用。

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新加坡的教育:孩子只有特点,没有优劣。我在博文中说过:几年前看过一个报导,介绍东南亚(大约是新加坡)的教育。在那里不准说,谁是优等生谁是劣等生,而一律说那位学生的特点是什么。例如理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尊敬老师、遵守校规等等。这样的评价,首先承认学生都是平等的,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无形中让学生在心理上不平等,损害了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同时,又助长了另一部分人高人一等的心理。这两种心理表现形式不同,实质一样:都在学生心理上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人格的培养。

而我们的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喜欢相互攀比,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足以说明一切。但是他们就没想一想“如果孩子摔在起跑线上怎么办”。“五道杠”和“不屑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等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缺失。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无疑像一把无形的砍刀,他砍去了孩子的天真,更砍去了孩子的自身特点。于是一个个毫无个性的“五分加绵羊”式的所谓优秀生就这样诞生了。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这大概就是我们的科技界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的根源所在。邓小平同志说过,培养电脑人才要从娃娃抓起;我看想培养大师级人物也要从娃娃抓起。那种人造优秀的做法无疑是很大的误区,而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才是正路。

大家坐下来听听这首《五道杠之歌》,轻松一下!

相关专题

五道杠 不屑弟五道杠与不屑弟高考不屑弟和五道杠现状五道杠和不屑弟不屑弟五道杠不屑弟孙童上哈佛五道杠黄艺博不屑弟孙童现状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