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鸣乐器】【转】体鸣乐器

454
 

拉美体鸣乐器中最大的一类是摇击类乐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摇鼓,它主要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常被我们误称为“伦巴球”(Rumba-kugel)。自新大陆发现伊始就有大量关于美洲印第安人使用摇鼓的报告。德·布里(De Bry)在《美洲人》(Americae)第五卷中描写尼加拉瓜土著人跳米托特舞(mitote)时提到了它:“有人把手中的马鞭抽得劈啪作响,有人身上挂着挖空的葫芦,里面有许多小石子,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让·德·勒里(Jean de Lery)以及比他更早的德国雇佣兵汉斯·施塔登(Hans Staden)都在记述他们16世纪中叶在巴西的游历时描述了摇鼓。施塔登还提到了马拉卡(maracas)摇鼓在巴西图平南巴人(Tupinambas)中的宗教和神话意义。

在勒里和施塔登的描述中,马拉卡摇鼓是一种带手柄的挖空的葫芦,顶端饰有羽毛,就像我们今天在亚马逊地区的印第安人中所看到的那样。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学》中用大量篇幅探讨了摇鼓的意义,最后得出的结论与施塔登的描述相去不远,即它们能帮助躲避和驱赶自然力量,但不能用来驱使自然力量去干坏事。有的民族使用不同种类的摇鼓来行使不同种类的魔力。特别是在萨满教中,摇鼓被和魔法仪式与歌唱联系起来,直到今天仍然在被使用。

maracas

摇鼓既能吸引,又能让他人保持距离,所以其应用并不局限于宗教。它发出的声音纯净而响亮,远远就能听到,因此会吸引远处的人过来,而走近时它们的声音又非常刺耳,让人自觉保持距离。

大部分的拉美摇鼓使用挖空的葫芦做成的,按果实的天然形状不同可以是圆形、梨形或蛋形。人们往里面填入玉米粒、小石子或小铁球。在宗教仪式中使用时还会用羽毛装饰。民间使用的会在手柄(或者鼓身,但比较少见)上涂以颜色或者雕刻花纹。在哥伦比亚沿海的Conjunto de Gaitas地区,人们还在马拉卡上钻出小孔(比里面的玉米粒之类要小)。据盖因萨(Gainza)说,在前哥伦布时期的玻利维亚,马拉卡或者说马特拉卡(matracas)被称作amele,bouttori, chanrara和zapaca。智利的阿劳卡那人(Araukaner)给它们取的名字是huada,瓜拉尼人称其为mbaraca,阿兹台克人叫它们ayacachtli。伊比利亚文化的影响也在马拉卡上得到体现,如guayo,sonaja等西班牙语的名字。

下面是拉美各地最常见的摇鼓名称:jabi,maracas(委内瑞拉),chinchin(危地马拉),capachos(哥伦比亚),güira,calbaza,huada(智利),maraca,karacha(秘鲁),maracá,ganzá(巴西)。

卡洛斯·维加(Carlos Vega)观察了阿根廷的查科(Chaco)印第安人演奏马拉克的方法:第一次摇的时候很轻,让里面的玉米粒都集中到后壁上,以便下一次能把它们一股脑儿地很快地甩倒前壁上。这种抬起和甩的动作就像弱拍子(Arsis)和强拍子(Thesis)。

委内瑞拉的伊莎贝尔·阿莱茨(Isabel Aretz)看到过印第安人用马拉卡划出几何图形,有时还会左手拿一个大的演奏低音,右手拿个小的演奏高音,节奏并非一成不变,有时还会加入震音(Tremoli)。阿莱茨还描述了马拉卡在霍洛颇(Joropo)民族舞中的应用:“马拉卡的表演者会把它挥得很高,以便发出尽可能大的声音。他们把手臂挥离身体然后再拉回来就像在画圆”。由于其在许多美洲印第安文化中宗教和神话意味,马拉卡在土著民乐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非洲裔拉美人中非常重要。

有的马拉卡用木头雕刻而成,还有的用龟壳制成。

进入殖民时期后,为了对抗鼓和其他乐器的声音,马拉卡需要变得更响。现代的马拉卡采用铁皮筒制成鼓身,常见的做法是把两个锥形筒圆形截面贴在一起,里面放入玉米粒和小铁球。在阿根廷和乌拉圭,人们称其为mazacallas,巴西称chocalho或者ganzá,海地叫guayo或者tchatcha,特立尼达称chac-chac,圣卢西亚叫shak-shak,后面这些名字可能来自加勒比海的cha-cha-cha舞。

chocalho

有些摇鼓的根源在非洲,它们的特点是制造声响的小石子或玉米粒并不在鼓的内部,而是呈网状分布在鼓的表面,如巴西的piano-de-cuia, afoxê和xéque-xéque,阿根廷和乌拉圭的mate和porongo,古巴的atcheré,海地的a?òn。它们也能被用作摩擦类乐器,演奏时用左手握住器身,右手转动手柄。

piano-de-cuia

有的摇鼓是圆柱形的管子,用竹子、木头或者金属制成,里面灌上米或玉米粒。这种乐器在巴西的桑巴音乐中用得特别多。巴西人常常将两根或者更多的大小不一或者大小相同的金属chocalhos绑在一起。在哥伦比亚的currulao音乐中也有类似的乐器,名叫guasa。我从亚马逊河流域的satare印第安人那里买到过一种大约一米长的摇管,好几根管子用线系在一起,有的里面装了较重的玉米粒,下落速度较快,发出的声音也大,有的填了轻质材料,在挥动管子时流动地较慢,声音较轻。

guasa

这种巨型的摇管起源于印第安和非洲裔美洲人的落击类体鸣乐器(Stampf-Idiophon)。Spix和Martius在巴西旅行时注意到了Juri-Taboca印第安人使用的击地管。Zerries写道:“他们把伞树(Ambauva)树干掏空呈槽状,上面留了一根长的树枝做手柄”。Martius说:“领舞者把一个用伞树树干制成的,饰有一簇羽毛的中空圆柱体顶在头上,左手拿了一根颜色相似,同样以这种轻质木料制成的三到四尺长的圆柱体,用它击地打着拍子”。在今天的拉美,人们称这种击地棒为节奏棒(baston de ritmo),但几乎只剩下土著人还在使用它们。

相关专题

体鸣乐器摇揍体鸣乐器叫什么体鸣乐器有哪些摇揍体鸣乐器体鸣乐器与膜鸣乐器膜鸣乐器主要有摇奏体鸣乐器叫什么西洋乐器打击乐模拟乐器是鼓吗乐器分类分为几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