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化学博士扬名国际顶级期刊

汪瀛,籍贯湖北荆门,90后化学博士,就职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他作为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这是惠州科研人员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今年4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关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非贵金属催化剂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就职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汪瀛博士。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这是惠州科研人员首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这也表明学术与产业结合的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金成说。

记者日前与这位90后化学博士近距离接触,了解他的家庭教育、求学、成长以及到惠州创新创业的历程。这位自小爱看金庸武侠小说的年轻博士,希望在亿纬锂能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自己的“武侠梦”。

刻苦钻研

研二就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铂被认为是目前燃料电池中性能最优的催化剂。2016年4月,汪瀛在研究燃料电池的氧还原催化剂时,发现一种锰钴尖晶石非贵金属材料在电池中具有优于贵金属铂的性能,为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带来了希望。

“就性能而言,这个研究成果在当时已经可以发表在很好的期刊上了,但我觉得在机理解释方面还不够,如果只套用文献中的研究思路,似乎没有太大的意思。”汪瀛说,于是他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催化机理,做了大量电化学和材料表征实验。

“几乎做了能想到的所有实验”,经常是晚上刷牙洗澡时灵光一闪想通了一些疑问,第二天早上便冲进导师办公室讨论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汪瀛他们提出了碱性条件下氧还原反应的协同双功能机理,为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实,这不是汪瀛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时,汪瀛便凭着研究碱性膜燃料电池阳极反应机理,优选阳极催化剂,实现世界范围内碱性膜燃料电池最高功率密度首次突破1.0W/cm2,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且很顺利地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发表论文。这篇论文目前已经被引用超过120次,是SCI高被引论文(SCI高被引论文指被引用次数在该领域前1%)。

汪瀛粗略统计,从2013年由南京大学保研进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庄林教授课题组,进行碱性膜燃料电池(APEFC)的研究,他共参与发表论文17篇。他还多次在全国氢能会议和全国电化学会议上做口头报告,曾获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中国电化学会“中聚电池”奖学金。

本科时光

看中人文教育思索人生价值

听汪瀛娓娓道来研究过程中的故事,嘴里不时蹦出一个个专业词汇,记者有些难以将眼前的他与实验室里的形象重合起来。他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满腹经纶的书生。

2009年高考,汪瀛以3分之差未能进入到理想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于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综合考虑后,汪瀛选择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不仅化学专业位居全国前列,历史专业也声名在外。文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人文历史也很感兴趣的汪瀛,选修了许多历史系的课程,让他对历史人文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觉得人生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在大学里,还有各种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讲座,汪瀛基本每周都会听上两到三场。“虽然具体的内容现在已难以记清,但在当时这些讲座确实让我能从更多的视角去了解这个世界,在思想上也变得多元和包容。”汪瀛说。

汪瀛说,大学本科最主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觉得进入南京大学读书是我的一个幸运,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价值。”

大学临近毕业时,汪瀛选择了继续读研。“中科大是我高考时的理想大学,3分之差未能实现,虽然在保研时我有再次进入中科大的机会,但经过了南京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我更加愿意去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继续学习,因此我选择到武汉大学读研。”汪瀛回忆起当初的抉择过程,一再向记者重申人文对于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文教育让他关注人、关注社会发展,对于他今后的人生道路选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硕博生涯

期盼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

武汉大学在电化学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且电化学研究是为了解决能源、环境等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更容易做出些顺应时代发展的工作。因此,汪瀛选择进入电化学方向的庄林教授课题组学习。

“读研的方向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可能会决定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生中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汪瀛说。

刚读研时,汪瀛对燃料电池并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在庄教授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指导下,他主要对碱性膜燃料电池的电极工艺和电池装配等方面进行研究。

得益于前面师兄师姐的积累,以及自己扎实的学习和训练,在研一下学期汪瀛实现了碱性膜燃料电池功率密度首次突破1W/cm2,比当时的文献最高水平还要高出一倍。因此,在研究生二年级,汪瀛便很顺利地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顶级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发表论文。

发表了这篇论文后,汪瀛更加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最前沿的领域工作,并且在碱性膜燃料电池方面,他们课题组以及我国的研究水平是世界领先的。

“如果能够不断取得研究进展并且最终实现产业化,那将对我国新能源领域作出重要贡献。”汪瀛说。

成才秘诀

父母注重好奇心求知欲培养

从汪瀛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涯看,就是一个学霸的存在。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霸也不是一天就培养出来的。

汪瀛的父母都是工人,从小就看重他的学习,小学就常常买一些奥数题回来,和他一起做。和同龄的小男孩一样,汪瀛也曾调皮捣蛋,甚至有几次谎称不舒服,偷偷跑去打游戏。“后来老师打电话给我父母,就‘穿帮’了,回去被好好修理了一顿。”汪瀛有些赧颜地说。

临近小升初,父母勒令汪瀛必须好好学习。“我认真复习了一个暑假,没想到考了全校第一。”从此,汪瀛成为了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进入到自觉好好学习的好学生行列。

“其实,我觉得小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有了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我们更容易去主动思考和学习,也就具有了持续努力的源动力。”汪瀛说,虽然父母一直都很重视他的学习成绩,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培养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坐汽车经过汉江时,当汪瀛问这是什么河的时候,父母会用树枝与树干去类比汉江与长江的关系;在去宜昌葛洲坝时,会向他解释为什么船会在两扇闸门间停留过渡那么久……

小时的汪瀛还是个“武侠迷”,几乎读了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看多了,就会生起一种豪情,希望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成为英雄。最希望成为乔峰那样的人。”汪瀛说,当年看武侠小说只觉得过瘾,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才体会到背后的深意,比如金庸,不同的创造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现在想来,英雄梦有些幼稚,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到着力点,实现个人的价值。”汪瀛意味深长地说。

结缘惠州

正建立完善燃料电池研究平台

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汪瀛又面临着去与留的问题:他可以选择留校继续进行科研,这也是旁人看来更加稳妥的选择。但刚好这时候,武汉大学和亿纬锂能公司达成了合作进行燃料电池研究的意向,导师觉得汪瀛也是进行产业化尝试的合适人选。

“我国燃料电池产业的核心材料目前高度依赖进口,如果我能将我们的科学原型变成实用产物,就可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核心材料的自主国产。”经过一番思考,汪瀛觉得,如果能将武大电化学前辈、导师和自己的科学认识变成实用成果,那似乎是更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到惠州,进入了亿纬锂能公司。

“来到惠州后,我发现少了些喧闹,更加适合进行研究工作,并且广东省和惠州市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我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燃料电池研究平台,同时也在申报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希望通过努力和积累,能够为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作些贡献。”汪瀛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信心,“我特别感谢国家和这个时代,稳定安宁而又高速发展,有价值的事物可以获得足够大的发挥舞台,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实现价值。”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