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又获重大突破!基于FAST数据论文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获悉,日前该实验室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对一颗编号为J1926-0652的脉冲星进行系统分析,首次发现这颗脉冲星几乎囊括了以往观测到所有脉冲星的所有辐射现象。这一研究成果以《PSR J1926-0652: A Pulsar with Interesting Emission Properties Discovered at FAST》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美国《天体物理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这也是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第一篇国际期刊论文

《天体物理杂志》是《Nature》公布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68种期刊之一,属于JCR TOP期刊,影响因子6.0左右。该期刊由美国天文协会创办于1895年,发表世界上最具原创性的天体物理前沿研究成果,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曾长期担任杂志主编。20世纪以来天文学领域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几乎全部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上。据介绍,此次研究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新疆天文台、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和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完成。这颗编号为J1926-0652的脉冲星于2017年10月被FAST科学团队发现,并被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64米射电望远镜证实。利用FAST的高灵敏度,科研人员对这颗脉冲星进行细致的单脉冲观测研究。在270~800MHz范围内,FAST跟踪观测并记录了1921个连续单脉冲及其6次脉冲辐射状态的单脉冲和平均脉冲轮廓。通过系统分析,科研人员发现这颗脉冲星具有复杂的辐射现象,尤其是发现其消零前最后一个脉冲的行为系统偏离了平均轮廓。

  据科研人员介绍,以往我们发现的脉冲星,只有一个或数个辐射现象,而这颗编号为J1926-0652的脉冲星,几乎囊括了以往观测到所有脉冲星的所有辐射现象。按照以往“旋转木马”等经典辐射模型,也不能给该奇特现象一个统一和完整的解释。这一新发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脉冲星的辐射机制和辐射过程,进而推动辐射模型和辐射理论的发展。据悉,随着FAST的19波束装置投入使用,FAST的观测效率比以往提高5—6倍,预期将会发现更多未知的脉冲星和新的辐射现象。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FAST迄今已发现超过60颗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它们部分呈现出了奇异的辐射特性,包括脉冲消零、子脉冲漂移、模式变化等现象。依托贵州师范大学的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自2017年批准建设以来,利用FAST等大科学设备观测数据,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1项联合重点项目),发表SCI文章20余篇。当前该实验室正积极利用FAST观测数据,联合国内外其他大科学设备的观测数据,开展观测发现新辐射现象的相关理论研究。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