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40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一):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本费用的

控制和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第三条 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 基础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成本

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第一部分 定额管理

第五条 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

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将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 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统一

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第二部分 原始记录

第七条 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

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材料的收、发、领、

退等物流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等,并作好工具借还登记簿和材料明细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

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设计改

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原始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

入库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备料转送完工报告单、生产任务单、临时生产任务单、材料领料单、废品通知单、产成品入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

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各计量仪表所显示

的水、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各职能管理部门应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各种原始记录进行

管理,严格按照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进行工作,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部分 计量验收

第八条 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

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

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发票所列

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并经计检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生产分厂之间或生产分厂内部的转

移,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计检验收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委外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应进行合

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及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生产部完工产成品,应由其填制产成品入库单,经计

检验收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储部门点收入库。

第三章 成本管理

第九条 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

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项工作。成本管理体系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并在公司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财务副总负责,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 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

第十条 成本预测将在生产预测和选择最佳经济效益方案的基础【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上进行,并以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生产的耗费,实现产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一条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各项因素,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

第十二条 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根据产品销售价格,在预测销

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的预测,将根据企业预计销售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

平计算确定。

第二部分 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第十三条 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目标成

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成本考核的主要依据。

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基础,以合理的技术定额为依据,参考历

史成本资料,在编制各专业计划的前提下,编制成本计划。

第十四条 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

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十五条 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

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 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一)全部产品成本计划;

(二)主要产品成本计划;

(三)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第十七条 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

(一)汇集资料: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

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外包外协、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试算平衡:以企业主要产品成本资料为基础,考虑本期影

响成本升降的各项因素,测算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试算平衡。

(三)编制计划:依据综合平衡后确定的成本指标,根据各相关

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生产经营计划,预测编制产品成本计划。

(四)审定计划:成本计划编制完成,报请经理办公会及总会计

师审签后执行。

第三部分 成本控制

第十八条 成本控制是企业在实施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为降低

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耗费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成本控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结合内部经济责

任制考核,将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细化,层层分解,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并对实际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考核。

财务部门是企业成本控制中心,负责全公司成本计划的编制,分

解下达各责任部门成本控制指标,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各部门是成本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成本控制的措施

并组织落实。按月分析本部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并向财务部及公司领导汇报。

第十九条 成本控制是产品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控制,主要

包括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

(一)设计成本控制,从掌握市场信息入手,运用价值工程等方

法,合理设计,合理选材,完善产品工艺,降低设计成本。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按照材料采购管理要求,比质比价。

同时,加强计量验收工作。

(三)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减少生产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

严格按照生产作业计划、材料消耗定额,领用材料。同时,注重

限额发料,严格超限额领用和补料的审批制度,杜绝材料浪费。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二):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1主题归纳与适用范围

1.1本制度介绍和规范了公司成本费用的管理范围和部分管理要求。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并供公司员工了解、参考。

1.3本制度介绍销售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结构范围,此两部分成本费用管理另见相关管理制度。

2.管理内容与要求

2.1成本费用类别

2.1.1产品成本结构

1)直接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其成本含自购买到入库期间产生的全部费用。(含进口税金),但不包括购买材料增值税。

2)直接薪酬:包括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薪酬(含工资、福利、奖金)

3)燃料动力,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4)制造费用:指公司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间接薪酬生产管理人员薪酬(含工资、福利、奖金)

2.办公费:生产部门办公用品所需费用,包括公司调拨办公用固定资产的辅材消耗。

3.折旧费:固定资产自投资项目竣工移交生产部门或直接购置给生产部门且在财务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列支。

4.修理费:生产部门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发生的维修费用。外聘维修单位或含需外委加工零部件发生的费用。但不含租赁生产场所因公司责任造成损坏的维修费用。

5.燃料水电费:生产部门非用于产品生产流程的管理用燃料、水、点费用。

6.租赁费:生产部门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x具支付的租金。

7.差旅费:生产部门员工(含直接参加产品生产员工)因公外出的差旅费,市内交通费。

8.低值易耗摊销:生产部门耗用的机物料,通用仪器用具。

9.劳动保护费:生产部门为保证生产过程员工安全发生的费用。包括劳保用品、劳得措施、防暑降温等费用。

10.运输费:生产过程内部运输发生的费用。

11.设计制图费:工艺,设备、技术、质量进行小规模改进,革新,处理发生的设计费用。

12.实验检验费:生产过程产品非研发性实验发生的费用及原材料辅料、设备、半成品、成品入库、生产过程和出库检验发生的费用。包括外委检验的费用。

13.内部损失费:生产过程造成的产品报废、返工(工时、材料、动力、复检等)费用、设备维修停工损失、质量事故处理费。

14.外部损失费:生产过程原因造成的退、换货损失费。不含销售过程原因造成的相关费用。

15.保险费:生产部门应承担的财产保险费。

16.安x消防费:生产过程和生产场地租赁期间因生产部门责任造成的非灾难性安全保卫,环境保护盒消防事故防范、处理发生的费用。

2.1.2期间费用结构。不能计入产品制造陈本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其结构如下;

1管理费用,指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除制造费用列支的各项费用。

2.内部管理费:公司内部建设,规范管理,认证体系相关的费用。

3.咨询外管费:公司对外进行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科技,经济、法律顾问等项内容。

4.教培经费:按员工工作总额12%计提用于组织学习、培训的费用。

5.活动公关费:公司内部组织联谊、旅游、参观、节假活动和对外重要公关活动(不含一般

业务接待费用)。

6.董事会费:公司董事会成员在华公务活动发生的费用。

审计费: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查账验资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

诉讼费:公司因起诉或应诉,以及介入其他法律事务发生的费用

7.土地使用费:公司使用土地支付的费用。

8.技术开发费:公司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费用。

9.无形资产摊销:专利、商标、著作非专利技术等摊销。

9.业务接待费:公司为业务经常需要支付的社会交际应酬费用。

10.印刷费:公司印制文件、资料、(大事x)证书,培训教材,报表,票据、公文用品等发生的费用,注意与营销业务宣传费区别。

11.信息管理费:公司计算入应用技术开发、管理费用和电话费。

5.业务宣传费:用于营销业务的影音资料、促销材料、产品样本。展览场所设计制作和布置共费用和各种形式的广告费用。

12.租赁费:公司从外部租赁办公场所车辆和其他物品支付的租金。

13.图书资料费:公司购置于管理、业务、技术相关的书籍、杂志、资料、费用。

14.劳务费:公司非生产性临时雇用劳务人员支付的费用。

18.其他费用:国家和政府法制法规规章规定应缴的费用和其他不常发生的零星管理费用。

15.税金:公司按规定支付的非营业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

16.安环消防费。

2.财务费用。指公司为筹集、使用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公司为筹集、使用资金而发生的多项费用。公司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17.坏账费用:公司无法回收账款或资金实物盘亏失误而形成的坏账损失。

3.销售费用。

指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多项费用。

1) 销售经费:包括销售部门员工薪酬(含工资、福利、奖金一佣金创办公费、折旧费、修

理费、差旅费、会议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发生的费用。)

2) 销售网络经费:公司产品直销,机构经办委托代理机构手续和其他相关销售网络建设,

管理发生的费用。

3) 装卸运输费:销售过程外部装卸运输发生的费用。

4) 包装费:产品进入销售环节外部包装发生的费用。

5) 租赁费:参与产品推介会展场地租赁或来设销售网络机构地域临时租赁仓储设施支付的

租金。

6) 保险费:销售部门承担的财产保险费。

7) 其他费用:销售部门其他不属于上述项目而应列入销售费用的支出。

2.1.3营业外支出。

指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因果关系,但又参与公司当年损益计算的费用。

1/非公司相关部门管理责任造成的事故、事件损失和各类自然灾害、环境灾难造成的损失、赔偿。

2/各类公益性捐赠、赞助支出。

3/税收滞纳金、罚款以及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等罚没性支出。

4/固定资产报废、出售的净损失。

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6/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2.1.4固定投资建设项目成本结构。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确定的规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为资本性支出。其成本构成与投资项目建设概算费用密切相关,大致结构(不详解): 1/建筑工程或预算费用。指项目土木建筑工程所需的费用,包括;

1/工程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加班费,其他直接费组成。

2/施工管理费:由xx施工队伍管理员工薪酬,固定资产和工具使用费、劳保间、检试验费组成。

3/独立费:有临时设施费、技术装备费、雨、夜施费等组成。

4/法定利润:施工队伍应得利润。

3/其他工程费用:指投资建设项目发生而不能直接列入上述项目的费用:包括:

1/建设单位管理费,投资建设单位从筹集拿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需的费用。

2/土地征用费。

4/勘察设计费:委托有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工作支付的勘察、设计费用。

5/办公和生活用具购置费:新项目建成为移交生产部门购置办公和生活用具的费用,费为建设单位自用。此项或因可利旧而取消。

6/生产职工培训费:为新项目做生产准备的管理、技术、操作员工培训费用。

7/联合试车费:新,项目在竣工验收前,检验设计和施工效果而进行形同单独和联合试运转所发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及其他物品的公司置费和此现阶段相关参加人员的薪酬。

8/生产工具和备件购置费:新项目建成开工时应配备的生产工、用具和为防止试车过程设备故障影响验收时间而购置备件所需的费用。若已有生产装置有同类设备的备件,备件购置费可省。

9/银行借款利息。【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10/施工机构迁移费:施工单位因建设需要远程迁移所需的费用。

2.2产品成本管理

2.2.1产品成本管理主要围绕产品成本结构进行,但制造费用相关管理要求转移至2.3综合费用控制部分。

2.2.2定额成本管理

1/定额成本管理是产品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公司内部因素综合考虑的基准条件。

2/定额成本管理的定额时

附:公司成本费用一览表

间基数分为工时定额和工日定额。为方便管理起见,公司采用工日定额进行管理。

3/定额标准成本是以材料、动工日消耗定额、劳动工日生产定额和工日费用预算定额为定额标准用量,以材料计划价格、工日计划工资本,工日计划变动费用分配为计划标准价格所计算的数值。由于此数值受相关因素影响,因此定额标准成本应允许有相应摸索过程再行确定。一旦正式确定,应作为阶段性产品成本核算的参照依据。

4/影响定额标准成本确定的直接因素有:1/生产设备及其流程的生产效率

2/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操作熟练程度;3/生产设备可靠程度和生产人员正确操作和维护水平;4/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5/生产辅材和机物料的选用性价比和生产人员的节约意识;6/生产人员节能降耗意识等在客观存在因素和主观意识导向的平均先进的理念作为定额标准成本的库确定原则。

5/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实行分别与之对应的定额标准陈本,并可适当建立产品编号徐磊以便管理。对于产品生产人员,实行定额成本管理。

6/定额标准成本管理计算公司为:

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工日定额用量*计划价格

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定额工日*日计划工资本

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日*计划费用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产品定额成本=上述四项成本之和

7/上述计算公式中,对于可能变动的原材料价格一般阶段性不变的平均价格为计划价格,对于计划工资本,一般按月基本薪酬(不含绩效考核中与销售业界挂钩部分),(不考虑假日

xx)计算;对于计划费用分配率,一般按变动制造费用月度预算计算(不考虑假日加班)计算,对于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划分,可酌情去顶。制造费用涉及定额管理的子项目主要有生产设备及工具消耗定额、劳务用工定额工日。

2.2.3目标成本管理

1/目标成本管理是产品成本管理的努力方向,是市场外部环境倒公司核定产品成本的客观依据。

2/当市场产品竞争激烈即呈现出较强务实试产格局是,公司应在产品定额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取得合适平衡点并向目标成本倾斜。

3/产品目标成本与定额成本举要可比性,须做相同量的换算,或者换算至单个型号规格产品,或者换算到等值批量产品。

4/产品目标陈本参考计算公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期销售价格应-应纳税金-销售费用-目标利润

上述计算公式说明,产品的功能,性价比导致销售价格提高,在一定目标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目标成本的宽松度,若因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量导致销售价格下调,在一定目标利润不变情况下,应当加大对目标成本的监控力度。

2.2.4产品成本计划

1、初筹建预测,公司建立初期,应对相关情况进入深入了解,分析计算。

1/生产布局、规模的设计过程中材料,动力行情,生产设备效能,生产流程组合,开工基本费用,员工素质、数量,生产管理水平,运输进出条件,生产场地环境等各种因素。

2/应对产品、销售前景的评估过程中市场竞争状况,用户需求意愿,xxxx工资条件,产品推介效果、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

2、阶段发展积累。

公司发展阶段,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主要有:

1/公司历史生产成本指标体系执行情况;

2/当前市场原材料、辅料、动力价格变动情况;

3/当前制造费用变动(尤其是自然变动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

4/当前市场销售形势和历史销售计划变化、执行情况;

5/当前公司生产能力,设备条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与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的差距,定额成本的目标成本的差距。

6/公司近期经营业务发展目标。

3、编制成本计划。产品成本计划有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生产,销售、人事部门应予密切配合并参与编制。编制内容包括:

1/针对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生产操作、技术、管理水平,各类产品销售预算计划。【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2/根据各类收集资料相关产品费用的管理,以及xxx,单位成本的对照调整,结合公司阶段性经营业务目标和销售预算计划,编制公司阶段性产品成本计划并呈报公司管理层。 3/产品成本计划批准由公司正式下达给生产部门和相关部门。再由各部门将任务指标分解到具体岗位;

4/列入产品成本计划的费用不得包括期间费用、资项目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以免加大产品成本负担。

5/成本计划必须提出相关降本增效的措施,包括节能降耗技改等修旧报废,质量把关、增加销售、改进管理、严控开支等具体内容、要求、安排、条件、期限、费用等。

6/财务部门负责划分产品管理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内容并纳入相关会计核算科目。

2.2.5产品成本控制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三):2016某文具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问题的调查

某文具公司成本费用控制问题的调查

文具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区小港衙前纬一路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公司员工1000多人,生产文具、办公用品、包装制品的制造和加工。作为文具行业需考虑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也可结合先进的技术加上品质质量提升产品价位,由于现在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强,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内部经营模式进行分析。

为此,我专门于2016年1月到10月对**文具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公司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合理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分不开的。公司本着"诚信、奉献、创新"的宗旨,生产出的产品也受到行业各界人士的认可。特别是直液笔,在国内有很好的市场,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共同授予的"2016年全国轻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称号。通过调查,我总结出**文具有限公司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生产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

1、原材料的控制问题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以装配为主,原材料由公司接单下给外协单位,外协单位加工成零件销售给该公司。由于零件的销售价是基本上固定不变的,而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尤其是笔芯的原料(德国料,国产料,普通料)在市场上价格起伏很大。外协单位通过成本核算后发现亏本现象,这时他们会要求该公司调高零件价格。而这时公司领导意识到后,认真分析原材料的未来走势,看好市场,打听行情,尽可能以便宜的价格买进,达到控制原材料费用的目的。

2、零件控制问题

外协单位加工完零件来该公司进仓,该公司专设进厂检验一名,对外购零件进行仔细的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检验合格单"送往仓库,经仓库保管员核对数量无误后给予进仓。如发现检验不合格或数量有误,采取补退或调换措施。

对于车间领用零件采用限额领料制度。例如:生产部发下装配1000只笔的任务单,任务单上的数量应按3%的合理损耗来配料。即总配料数为1030只笔芯。如生产1000只笔按限额领料单上1030只还不够做的话,那么车间就要写一张信息反馈单给品管部,品管部分析原因,如确实由于员工操作不当引起损耗,由品管部审批后交由仓库补料。如因工厂机器设备的原因引起损耗,则由仓库直接向工厂补料。通过一系列化的措施促使各部门提高警惕,把产品质量做好,减少零件亏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日需品控制问题

如需品的购入一般由仓库保管员填写一张"采购确认单",价格在100元以下的报送生产部审批后,交公司采购员去采购。价格在100元以上的,则由生产部审批后再送总经理审批,然后交公司采购员。

该公司的日需品用量过高、数量较大要根据人数,所以对每个人的领用也实行限数领物。而对其它一些数量较少,价格低的物品则实行审批制度。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物资的浪费。

第二,人力资源的控制,来提高经济效益

1、工资核算方法的转变,来节约成本

据了解,该公司前两年实行计时工资制度。例如,(

2、对某些人员实行"一人多岗"制度

由于公司规模不是很大,有些岗位比较空闲。公司领导看到这个情况后,便采取裁员政策,对某些岗位实行"一人多岗"制度。例如:公司质保部设进厂检验一名,由于外协单位并不是每天都来送货,所以也没有很多零部件需要检验,有空时会让她做一些核算工资方面的工作。又如:公司采购员,由于公司生产笔芯的零件都有生产部专人负责,而采购员只负责笔芯的采购,其它包装虽然有很多,但大多数物品是送货上门的,不需要直接去买。所以采购员也兼每月一次核算工资的工作。再如:公司驾驶员,原本只负责驾驶工作,有专职的装卸工把公司生产出的产成品装上车,跟着驾驶员每天一早送往门市部,大概一上午的时间就可以来回了。所以就辞退了装卸工,由驾驶员一人负责。公司对以上人员的工资进行合理调整,这样一来,不仅使员工工作充实,有积级性,同时为公司节约了费用。

第三,其它费用的控制,来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生产出不合格产品,外协外购用的废旧包装物等从去年开始实行专人买卖制度,定期上交财务。一年下来也有好几千元的收入,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为公司增加了收入。

通过以上几点的改革,对成本费用合理的控制,使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同时也使投资者更有信心。

调查总结:成本费用要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各种考核指标及办法,使成本费用指标真正同职工切身利益挂钩起来。有了指标就有了责任,该罚的一定要罚,对超额完成指标者该奖的一定要奖,不能随意改变考核奖惩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才能把成本费用落到实处。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四):2016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阳光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为政府公共预算中的“三公经费”支出,已成为全社会对政府预算支出观注的重点。“三公经费”支出过于庞大,已是政府预算中不争的事实,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公信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公共基本服务,扩大改革开放成果上,必须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压缩行政运行成本。为此,结合我县“三公经费”存在的实际状况,对“三公经费”预算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三公经费”状况及存在原因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为24873万元,在全市十区县中排名末位。2016年,全县供养人员为6929人,其中在职人员4767人。全县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143辆(不含中央确定的17个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系统)。2016年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支出2507万元,占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4873万元的10.07%,占全年“商品服务支出”20167万元的12.5%。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为10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1136万元。在职人均“三公经费”为5259万元/年,仅次于当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56元/年。若加上各部门变相计入“会议费”、“培训费”中的接待和用车支出(全年以上两项费用决算数为2688万元,按30%计算三公经费),预计我县在职人员“三公经费”人均实际支出数为6950元/年,远超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做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无论从公共财政收入、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对比,均远低于市内其他兄弟区县,而我县的“三公经费”比例之高,与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是严重不符合的。虽然近年来,我县因移民迁建,各项工作任务重、难点热点复杂是导致“三公经费”支出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剔除这些因素后,预计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5000元/年,其规模仍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三公经费”的控制、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到位,导致预算约束力不足,监督机制形同空设。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厉行节约”,但从该项工作实际取得的效果上看,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预算控制及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在预算的中途调整及追加上,虽然建立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政府影响较大,导致监督乏力。形成以上尴尬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政治的因素主要是盲目追求发展目标,导致从中央至地方,忽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展任务逐年高升。层层高压下的结果,反映在地方则容易导致政府预算调整幅度过大。由于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保障部门运转经费宽松,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符合实际,只能通过不断地向政府申请工作经费的方式解决,而地方政府为快速推动各部门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发展目标,必然选择不断加大经费保障的方式,制定各类激励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最终促使各部门超编使用人员、超编配置公务用车、要政府拿钱办事、部门间相互攀比且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演越烈。而从人的因素上看,则主要反映在群体思想观念与整个社会风气下的个人享乐主义滋生,导致相当部份干部放弃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公私不分、相互攀比,甚至穷奢极欲的现象存在,导致“三公经费”逐年增长且无法公开、不敢公开。

(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体制上的不完善,导致“三公经费”无法控制。

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上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可调配为地方可用财力,是地方政府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虽然具有附加性和指定性,但在地方财政资金的组成中,特别是在贫困、落实地区,一直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从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上看,专项资金占上级财政补助的比例过高、分配上的不规范且基本无配套工作经费的事实,是导致各级政府“跑部钱进”、行政运行成本及项目管理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目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分配管理办法,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系数,基本能够测算出当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量。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至目前,仍未出台规范的分配办法,一个地方当年所得资金大小,基本依靠对上汇报、争取的方式获得。因此,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人为操作空间较大,加上该类资金在管理上交叉重叠,既有财政部门下达的,也有主管部门下达的,导致地方政府对上申报项目难,责任部门具体落实项目难。而在分配过程中的产生的“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成本、配套管理经费等,也成为地方政府“三公经费”的主要组成。

(三)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预算管理上的不公开、不透明,加上监督上的缺位,是滋长“三公经费”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1994年颁布并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年度预算的法律依据,该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地方预算的编制、审批机关以及使用对象。从条文规定上看,由于受历史时期局限,预(决)算数据的监督与使用并不涉及社会公众。同时,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要求将财政预(决)算报告做为重点公开内容,向社会予以公开。然而,由于无详细的公开细则和通俗易懂的公开格式,在实际公开时,各级政府公布的数据均存在不透明状况,令人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政府预算是行政体制内的事,应由政府制定和主导,忽视了政府预算所代表的公共性、服务性,形成了政府利益至上的事实,从而导致“三公经费”长期以来呈无节制的状态增长。

二、解决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经济运行国际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三公”经费支出有其存在的公共性和合理性,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有“三公”经费支出。它的发生是政府从事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须的财政经费保障。如何合理界定“三公经费”,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是当前建立“阳光财政”的改革目标之一,也是反腐倡廉,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为此,针对“三公经费”存在的必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如何控制其规模、规范管理办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科学安排资金需求。

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将不属于核算范围的支出排除以外,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落实,是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根本举措。

1.细化预算管理。以我县为例,各部门的年初预算经费除去人员工资性支出后,主要由按人头计算的定额公务费、按电话部数及核定的小车台数计算的公用经费、开展项目所需的工作经费三项组成。但在人头经费管理及项目工作经费管理上,由于未细化到“项”级、“目”级,而是笼统地归集于“行政运行”科目,导致部门在使用上有漏洞可钻,因此,应进一步细化预算,从会计核算上明确部门经费使用方向;

2.合理界定人员编制及公务用车编制,严格在编制限额内核算经费,对超编使用人员及车辆的,一律予以裁减和公开处置,并设行行政问责制,各部门一律不得以推进工作为由,变相使用临聘人员和超编、超标配置车辆;

3.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制定接待标准(范围)、车辆运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在接待标准的制定上,可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接待标准,并规范接待事由审批程序。杜绝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相互宴请或超标接待的情况发生。在公务用车的管理上,应坚持建立“公务用车台账”,根据单位车辆台数,结合用车审批表,分别建立核算台账。同时,公务接待与公务用车运行支出(购油、保险、维护)中,尽量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

4.规范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明确核算范围和标准并合理制定差旅费标准。在会议费及培训费支出上,要制定严格的报销标准,并与接待费、职工福利待遇进行划分,杜绝将“三公经费”纳入会议费、培训费核算。在差旅费标准的制定上,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并严格审核。

5.加强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管理,在现有的津贴补贴政策上,合理制定对公务人员的考核奖励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

6.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坚定理想和信念,当好群众表率。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管理,对乱账、假账、小金库现象查实一个,处理一个,杜绝部门违规操作空间。

(二)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模式,建立科学的分配体制。

1.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的比例,缩减专项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使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确保地区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封闭项目资金分配上“暗箱操作”的空间。

2.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整合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一是根据地区发展水平,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规划、实施的自主性,避免过度建设、重复下达,使之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减少投入成本;三是在项目的分配上,应考虑地方政府尤其贫困地区的真实财力水平,不能“嫌贫爱富”,即对有配套的地方加大项目下达力度,无力配套的地方则弃之不顾;四是加强对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各类达标、升级配套的管理,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规划、落实上,最终减少“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支出成本、项目管理费用。

(三)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和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社会问责机制,为提高“三公经费”透明度和形成惯性规范提供保障。

1.完善现有监督机制。既要以立法的形式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也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制裁逃避预算公开(监督)的行为,确保规范“三公经费”工作有法可依;

2.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审计检查,令部门不敢随意使用或违规使用"三公经费"。3.逐步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继续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确保通俗明了,便于群众监督。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上,建议地方政府可在加强宣传及征求干部、群众对"三公经费"标准的意见基础上,将"公

2.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审计检查,令部门不敢随意使用或违规使用“三公经费”。3.逐步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继续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确保通俗明了,便于群众监督。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上,建议地方政府可在加强宣传及征求干部、群众对“三公经费”标准的意见基础上,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标准”向社会予以公开,同时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各部门(涉密部门除外)上述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具体可参照翠屏区对街道办事处及社区8小时工作时间上实行的监督办法。该区从退休人员、具有社会公益心的赋闲人员中推选义务监督员,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是否按时上下班、工作作风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进行义务监督,对存在上述现象的单位,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即启动行政问责机制。通过此举,既减少了人力、物力,又有效遏制了部门工作作风懒散的状况,起到了推进工作的积极作用。为此,可在前期加强对“三公经费”宣传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公众认可合理的支出标准,同时,适时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对部门此类支出行为实施监督,令部门不敢乱开支、无法乱开支。当然,地方政府若按以上方式推动此项工作时涉及的主要问题即是维稳,从目前社会状况和今后发展态势来看,维护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仍然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但维稳工作无外乎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而“三公经费”问题属于公众对目前党内腐败滋生和社会再分配不均等而形成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对待这类矛盾的处理方式上,既不应一昧地设立禁地,也不能顾惜自身利益而敷衍应付,而应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公众认识和自觉实施监督,从而推动社会更好地和谐发展。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五):2015成本管理制度

第1篇: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潜能,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控股公司(包括本部及各钢铁子公司),其他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人工成本构成

第三条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第四条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本办法中人工成本的组成明细项目,详见附件四。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特拟订机构职责如下:

人力资源处:

1、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工成本的归口管理部门;

2、负责编制公司年度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3、负责薪资总额、激励计划等费用的合理管控;

4、根据地方法律规定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5、根据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6、按周期(月度、季度、年度)对公司人工成本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检讨;

7、依据制度,跟踪、评估各一级单位人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

8、各子公司每月14日前上报人工成本统计报表(附件五)、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上报季度人工成本评估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财务部门:

1、按规定支付人工成本各项目费用;

2、根据公司规定对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详见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列支会计科目》;

3、根据人工成本管理的有关项目建立公司统计台帐,每月对公司人工成本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和反馈,同时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按管理口径提供相关数据,包括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数据及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成本等数据。

企划处:

1、制定人工成本预算执行的方针目标;

2、按质询会材料,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包括粗钢产量、工业增加值等。

行政管理处:

1、按实际支出项目,编制福利费、工会经费等明细项目的年度预算;

2、按月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生产部门:(含职能处和生产厂)

1、制订劳动保护费用等人工成本管控项目使用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2、编制劳动保护费预算的明细项目并按预算管控,按月度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3、管控本部门的人工成本总额,对本部门的人均人工成本及单位产品人工成本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章人工成本统计及管理

第七条人工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唐山建龙唐山生产区和承德生产区、黑龙江建龙、抚顺新钢铁等钢铁子公司。

第八条各子公司人力资源处需统计人工成本所有项目的支出数据,并与财务部门结合项目归集的会计科目。

第九条各子公司发放到个人的各类奖金和津补贴等,均需本公司人力资源高层主管审核,财务部门方可发放。

第十条人工成本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五《人工成本统计报表》):共5张表单,均为月报,每月对应上月当期发生额。报表须以公文形式报控股公司人力资源处。

1、人工成本各项目数据需对明细进行统计,与财务对应科目数据对比后统计填写;

2、"在建工程"人员的相关人工费用进入工程费用统计,"在建工程"人员划分按照专职工程项目部人员归入"在建工程"费用,兼职工程人员归入正常生产经营人员口径统计;

3、"平均人数"按照含劳务工和不含劳务工两种口径进行统计;

4、"社会保险费"若未按期缴纳时按计提数统计,计提金额以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其他项目均按实际支出数统计;

5、《人工成本评估表》的基础数据"销售收入、粗钢产量、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成本"每月按内部管理口径数据填写(每月质询会材料数据);

6、"工业增加值"按各子公司对外统计申报口径填写;

7、"激励计划"纳入人工成本总额统计,但不纳入人工成本指标计算;

8、《主要工序人工成本统计表》中相关数据,每月由各子公司财务处成本室提供本公司人力资源处。

第五章人工成本预算

第十一条预算编制原则

1、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

2、按年度进行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纳入方针管理;

3、在综合考虑投入前提下,预算利润增长必须高于费用增长,利润增长幅度必须高于人工成本总额增长幅度;

4、考虑人工成本占利润合适比例,保证具有竞争力人均创利水平。

第十二条预算编制依据:《薪酬规划方案》、《员工激励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含人力平衡计划、培训计划、招聘计划等)、相关福利规定等。

第十三条预算编制方法:采用上下结合的办法。

自上而下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自下而上层层填报,逐级审核、汇总。以各子公司为主体,根据人工成本主要评估指标计划,各子公司对其预算负责,控股公司专业部门对预算提出专业评价建议。

第十四条预算编制人工成本项目结构比例:

1、薪资总额,包括固定工资(薪幅工资)、绩效奖金、津补贴、单项奖金、公司代缴个税、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其中,单项奖金总额不得超过固定工资总额的5%;

2、社会保险费,指国家规定的社会统筹保险项目,包括"四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按管理所属地区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根据企业承担数预算;

3、福利费,主要包括职工的社会统筹医疗保险费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安家费、节日费、探亲路费、体检费、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意外等商业保险费、其他医疗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集体福利设施费、交通补贴、就餐补贴、防暑降温等保健食品、取暖费、住房补贴、员工宿舍等;按实际支出明细项目预算,不超过薪资总额的14%;

4、劳动保护费,包括公司购买工作服、劳动保护用品等。按实际支出项目预算;

5、工会经费,包括困难补助、工会活动、工会年度表彰等,按实际支出项目预算,不超过按薪资总额的2%;

6、培训费,根据培训计划,不超过薪资总额的2、5%编制;

7、招聘费,根据招聘计划及招聘管理办法编制;

8、外协费,包括劳务外协、后勤外协费用;

9、其他,包括激励计划、销售大包干、车改补贴等,激励计划按预算年度实际需支付数预算。

第十五条预算编制检讨

发挥预算指导、约束作用,各子公司必须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开展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每季、年度各子公司根据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讨,形成人工成本评估报告(包括与上年同期比较、当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提出人工成本管理的改进建议方案。

第十六条未列入人工成本预算的计划外项目及预算超支费用,需在人工成本检讨分析中进行重点检讨,提出改进建议,并经本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副总审核后,报控股公司人事行政部人力资源处备案。

第六章人工成本分析指标

第十七条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有三类: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

1、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常用人

均人工成本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通过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横向比较,可以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在同行业企业间的位置,从而反映出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2、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是指人工成本各组成项目占人工成本总额

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构成的情况与合理性。其中,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结构指标中的主要项目;

3、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投入产出指标)是进行企业人工成

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

第十八条人工成本指标的控制目标: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结果应是倒u型的,即:"二低一高",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低人事费用率或劳动分配率。各子公司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拟订次年度人工成本指标的目标计划。

第十九条人工成本指标的预警:控股公司本部每季度汇总分析评估各子公司人工成本相关指标,对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三项指标均超过企业平均水平或目标计划的公司发出预警通知,责成该公司拟订整改方案报控股公司本部。

第2篇:企业成本预算控制制度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成本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专业从事内控管理或内部审计的人员来说,充分掌握和透彻了解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是做好内控服务的重要条件。成本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无须讨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企业管理管的就是成本。

无数从事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本控制和实践介绍的资料中,笔者至今尚未发现有从控制层次的角度讨论成本控制问题的文章。根据笔者20多年来从事财务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成本控制应该有控制层次问题。不同的成本控制层次,决定了完全不同的控制和操作理念。许多企业在控制成本方面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企业竞争失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分层次并错误地使用成本控制工具。

可以说,成本控制的工具非常多。广义地分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管理方法都可以看成是成本控制的工具。这里包括但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战略成本管理、管理会计中的量-本-利分析、预算管理、精益管理思想、六西格玛管理、价值工程、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控制、企业兼并重组等,都可以理解成某种成本控制工具。甚至没有成本控制本身也是一种控制工具。各种成本控制工具对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企业操作人员所站位置的高度和视野宽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经过现场研究,笔者认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三个成本控制层次。具体介绍如下:

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可以说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范围最广阔的一种控制工具。会计控制的主要实施者由财务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成本工程师)和各级业务人员组成。某些情况下,一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介入此等成本控制。典型的控制工具就是各项开支预算、精益生产、价值工程、六西格玛以及鼓励各种技术发明创造以提高效率。会计控制主要研究绝对化的成本节约问题。比如改进某项工艺或业务操作流程,可以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比如减少或优化某项业务活动可以节约多少费用;推行六西格玛可以降低多少质量成本;甚至将纸张两面使用可以节约多少办公费用等。财务人员在会计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企业管理者一谈到成本控制,首先就想起了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在会计级的成本控制中也确实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和计算考核职能。会计控制也确实是企业现场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会计控制是有"副作用"的。在当前的企业运营管理中,管理者如果不能事先了解其副作用,错误使用会计控制,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成本,降低目标,甚至还会造成损失。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思路(地在上年度的预算基础上,将费用开支减少某个百分比,同时又将收入增加某个百分比。这种看起来非常有道理并被广泛认可的预算编制方法,有时其实比不编制考核预算危害更大。

如果要编制与绩效挂钩的考核预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根据科学的预测信息和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例如,如果大家都知道2015年的钢铁价格要上升,而企业在编制铸造企业的成本预算时,却要求企业在上年度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基础上下降材料成本,如果没有特殊的工艺改进方案,这样的预算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非常遗憾,董事会和股东通常会乐意接受这样的预算。

本文无意贬低预算在控制成本费用中的作用,而是希望提醒有关方面注意采取预算控制法的企业要注意预算控制的"副作用"。正如参对于阴虚者是大补之物,但用法不对,对阳盛者可能就是有害的。

费用开支控制

为了减少和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某企业老总在7月份最热的季节里,宣布降低推行多年的夏季防暑降温补贴,即将中午的绿豆汤改为白开水。这应该是典型的会计控制方法,貌似非常严厉,但其实效果正好相反。这种不顾工人身体健康和工作情绪的做法,好像能给企业省下一笔绿豆汤的费用,但得到的结果是废品和中暑员工的数量上升。

如果一个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将控制成本的目光仅仅盯在会计控制上,或者错误地使用会计控制方法,就有可能导致成本控制失效。此类案例非常多。

但是,同样的会计控制在丰田也有,但他们却是成功的。丰田公司为了节约费用,要求员工将用过的纸翻过来接着利用。为什么绿豆汤换成白开水不成,而一张纸两面使用就成呢?其中的重大本质区别就是,判断实施一个成本节约的方法前,一定要研究清楚这个方法是否会对实施者造成健康损害、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客户满意度下降等负面影响。丰田的一张纸两面用,就企业内部而言,即不会损害职工健康、也不会导致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下降,当然也更不会引起客户满意度的下降。

成本控制与客户满意度的关系问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笔者称之为"宜家现象"。笔者在北京宜家餐厅用餐时,宜家的餐厅会打出一个标语,请客人自己将用过的餐具和废物倒掉。一般来说,这减少了宜家对客人的一项服务,至少可以说增加了客人的不便。但是,宜家的后一句话却有效地化解了客户的不满。因为客户的举手之劳可以降低宜家的经营成本,而这项经营成本正是构成宜家产品价格低廉的众多因素中的一项。包括宜家的自己取货送货政策等都是殊途同归的。

宜家的这项会计控制法是一个成功的控制典范。这样做的结果,除了使顾客乐意接受这样的劳动外,还使顾客正确理解了宜家产品价格低廉的重要原因--宜家产品价格低廉不是偷工减料的结果,而是减少各种不必要开支的结果。

运营成本控制

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是区别于会计控制的一种成本控制理念。其层次要高于会计控制。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的常用工具应该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产品战略、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等。运营成本控制通常需要结合企业的收入、市场占有率和降低某些潜在风险等因素来判断。一些在会计控制层次来看是合理的成本控制办法或措施,站在运营成本控制的层面上来看,就可能是错误的,反之亦然。

产品战略

某企业有10种产品,其中的五种用会计方法分析,其成本太大,根本没有利润可言,甚至会导致亏损。而另外五种的收益不错,成本很小。但是,如果这10种产品是一条产品线上的,如果前五种赔本的产品正是赚钱产品的销售基础时,如果站在会计控制角度要求取消或减少单独看来不赚钱的产品,一旦如此实施将导致赚钱产品销量的巨大下降。最后导致总销售收入的下降。当销量下降后,很可能导致边际收益减少,从而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这就是一些汽车企业在确定整个汽车产品线时,必须保留某些亏损车型的原因。

一个企业cfo、财务总监或总经理如果不能透彻了解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接受一个成本会计提出的削减某个亏损产品的建议。其后果是导致企业更大的销售损失以及成本增加。应该特别重视管理会计中的量-本-利分析所揭示的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质量改进投资

研究成本控制,并不完全是简单地单方面考虑削减或降低某项开支。更多的是研究通过投入来降低开支。当企业发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并严重影响销售和市场占用情况时,除了研究操作过程和工艺过程外,恐怕还要考虑设备精度问题,包括检测手段问题。这时候必要的设备投资就成为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手段。站在会计控制的角度来看,可能没有必要出这笔费用,但在企业总经理的角度来看,这就是必要的。关键是财务负责人和企业主管必须做出量化的分析并经过反复的论证。类似的投资降本措施包括:投资增加安全监控设施,以防止偷盗等舞弊损失风险等。

市场营销活动

市场营销活动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许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人通常只是将市场营销理解成扩大市场占有,增加销售收入。其实企业采取各种活动,诸如广告宣传、客户拜访、市场促销(奖励返点)等活动,都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但是是属于运营成本控制的层次。通过必要的投入来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采取有效的促销活动等,通常会带来企业销售额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一方面可以扩大销售,通过增加收入,改善现金流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被一般财务管理者不太认可的这些听起来比较"虚"的花钱活动,正是运营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种运营成本控制办法的最大缺陷就是效果评估比较困难。投入-产出之间难以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运用不当,副作用也不小。

战略成本控制

这里讨论的战略成本控制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当前非常热门的战略成本管理。这里的战略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最高层次,通常是股东董事会或集团ceo或cfo考虑的问题。战略成本控制不但要考虑收入问题,还要考虑融资等企业总体性的问题。站在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或运营成本控制层面来看是合理的某个成本控制措施,站在战略成本控制的层次上,即从ceo、cfo或董事会角度来看未必就是可行的办法。反之依然。

集团产品战略

某生产各种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集团中的一个运管公司负责生产发动机的缸体,其他尚有一些企业则配套生产诸如油泵油嘴、活塞环和空压机等产品。由于产品不同,这些企业中有些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中原材料消耗占成本的绝大多数,而另外一些企业则以人工费或设备投资或技术研发等占多数。这些企业的产品都是面对共同的几个客户,一些大型发动机厂。由于发动机厂的装配数量受发动机缸体供货数量的限制,因此这些生产配套产品企业的销售数量就受到生产发动机缸体这家企业的供货数量的限制。简言之,生产发动机缸体的企业销售量大,则其他配套生产企业的销量也自然上升,反之亦然。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市场的钢材价格连年大幅度上升,这就导致生产发动机缸体的企业生产成本也急剧上升,在价格没有得到同步增长的条件下,该企业多生产一套缸体就多一份亏损。这件事从该企业管理层控制成本的角度考虑,减产或停产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如果该企业减产或停产,那么其他配套企业的配套供货数量将大幅度下降,而实际上原材料涨价对他们的影响并没有生产缸体的大。如果生产数量下降,不但会影响客户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影响到这些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当然,总体生产成本会因为销售额下降而上升。为此,集团总部ceo和cfo甚至董事会就应当进行集团产品战略分析。为了保证集团的总体成本控制,减少因为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损失,一方面必须要求生产缸体的企业继续维持供应,同时也会和客户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在没有达成涨价协议前,集团主管部门应当就缸体生产企业的亏损问题提出合理补偿办法。这里中石油在开采石油方面获得的利益应当补偿给炼油企业的亏损,也是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层面。

投资策略

在成本控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些控制措施居然是亏损的投资策略。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没有一家企业的股东投资者从一开始就愿意投资项目亏损。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非常高的境界,一些投资者甚至会做出对当前来说是亏损的投资。这样做的结果将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本节约。例如一些出于提高社会责任方面的环保型投资、慈善捐款;一些为了达到合理避税目的的策略性投资;一些为了达到融资目的的包装性投资;技术储备性的研发投资等都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一种手段。这些投资策略对于站在企业运营管理层面或者一般财务管理层面的人员有时会感到难以理解,其实这种投资策略可能正是战略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既是一项独立的企业资本运营业务,同时也是企业战略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竞争者的存在,通常会导致销售价格无法提高,从而降低销售收入。如果通过一项兼并业务,将竞争对手合并到本企业来,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则销售价格就有可能得到提高。从成本控制分析来看,在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利润总额越高。这种兼并重组有时代价非常高,一般运营层面和会计层面的人员可能并不能理解。这里的兼并重组也包括上下游关联企业的重组。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的中铝集团并购云南铜业就属于这类成本控制。注意,兼并重组有时并不能完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操作不当反而会增加更多的成本。戴-克的合并就是失败的案例。

某些战略成本控制项目,其实还有融资或增加企业现金流的目的。某些表面看可能是亏损的投资,其实有改善现金流的好处。有些上市企业的合并可能会产生股价上涨,从而使股东可以通过增发股份和公司债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这些低成本的融资本身,就是成本节约。

以上的案例讨论主要是说明成本控制中的层次问题。在企业实际成本控制过程中有些成本控制措施具有跨层次的特点。例如,某些新产品的开发投资,既可以看成是战略成本控制,也可以看成是运管成本控制;一些环保型的改造投资,也具有这些跨层次的特点。但无论如何,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涉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些貌似白花钱的支出,其实具有非常大的潜在成本节约或收益!在从事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虽然所站的成本控制层次不同,但最大限度地了解更高层次的成本控制思想,无疑对提高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将有重大意义。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成本控制工具,并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出最大的贡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应当服从企业运营成本控制;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和运营成本控制则都必须服从战略成本控制。

实际上,成本控制的三层次现象和管理会计中的三大责任中心概念,成本控制责任中心、利润控制责任中心和投资控制责任中心也是相匹配的。

对于专业从事内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各个层次的成本控制方法,就可以比较透彻地了解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对于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也将有重大帮助。也有助于向管理者提供更多有增值作用的管理建议。

第3篇: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受国家宏观政策和煤炭生产自身特殊性的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日益加大。煤炭企业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推动成本管理由战术型、经济型、以物为中心型、算帐型向战略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以人为中心型、经营型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身竞争力,迎接市场化的挑战。

(一)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基层成本核算制度

树立以扭亏增盈为核心的成本控制观,使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增强成本意识,正确处理好成本与技术、安全、质量等之间的关系,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区队、班组、岗位的基层点的核算制度。企业的各项费用都要在基层核算点的成本构成上体现出来,要明确一定的基层核算点成为相应的责任主体、利益主体和控制主体,形成全员自主控制,构筑成本管理纵到底、横到边的群控网络,确保企业利益目标的实现。

(二)实行预算控制制度,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结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和控亏目标,制定出所属各单位合理、可行、科

学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成本计划。为调动各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还可根据产量变化规律实行弹性目标控制成本。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的预算可以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消耗定额来确定,也可以按照企业目标成本来进行制定,根据企业对各项成本测定的开支严格限制和监督,力求使预算在目标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

(三)严格考核目标成本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成本控制必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煤炭企业一方面要严格考核,另一方面实行彻底的成本否决权。即目标成本指标一旦确定下达,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为鼓励努力降低成本,在完成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再有降低再嘉奖,而且到年底再根据成本降低额计提效益奖;完不成成本指标,其他指标完成的再好,停发全部奖金,但只要今后通过努力把成本超支补了回来,即累计完成了成本指标,被停发的奖金还可以补发。真正体现奖罚分明、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原则。

(四)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煤炭企业在事前成本管理中,应吸收和消化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推广abc物资管理分类法,a类物资多采用定期控制法,c类物资多采用定量控制法,b类物资可视各物资的特点分别采用定期控制法和定量控制法,使成本预测、决策方法科学化、系统化;在事中成本管理方面,要在财务成本核算方法与管理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核算方法;在事后成本管理方面,应加强成本的考核和分析,不应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强对成本效益的考核,如费用成本利润率等。成本分析中,应加强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的分析,注重产品间的横向比较。

第4篇: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1、增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产品质量的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全体人员提供组成成本的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中层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

2、加强成本控管与成本核算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控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物材料、辅助材料、能源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包括行政)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企业适切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机构的经济责任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包括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矩阵式成本管理小组;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思维与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

(2)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或个人,将市场利润管理细化、落实到员工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落实成本管理与个人绩效挂钩机制。

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1)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改变

传统的成本管理那种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设计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行政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

(2)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3)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

(4)抓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时最大的浪费。

(5)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一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二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

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与改善: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与无法增值的流程(或动作)。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彻底消除现场(包括生产车间与办公室的作业)资源的浪费。

7、降低库存与资源取得成本:尽最大管理技能实施符合企业自身的"精益生产"制度,强化企业产销协调机能,提高企业价值链流速。

8、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运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也显而易见。

高层管理人员要按照上述的成本管理方法,注重发生成本的前期预测和其中控制,减少成本发生后的处罚。

第5篇: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心成本费用控制,强化全员成本意识,严控不合理开支,增强财务约束能力,使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预算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应遵循"成本效益、统一管理、监督制约、依法合规"的整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各成本中心都应树立成本观念和成本意识,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及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平衡,避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不计成本、不重效益的随意行为。

2、统一管理原则。按照财务统一管理的思路,中心及关联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计划投资工作,由中心计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与协调。各部、室成本费用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3、监督制约原则。根据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预算分解、定额包干、适度奖惩、财务监控的手段,达到监督制约的效果。各部门班子成员应对部门成本费用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合规的原则。中心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和行为必须依据和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依法理财,照章办事。

第三条:中心成本费用项目按性质分为变动费用和刚性费用(相对)两类。对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对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

第四条: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劳动保护费、住房公积金、防寒取暖费、防暑降温费,保险费、绿化保洁费、水电消耗、各类税金及附加等项目。

第五条: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修理费、燃料动力、器材配件、运输费、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项目。

第六条: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指标,报中心批准后实施。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及历年数据采取"零基预算"与"定基预算"相结合方法编制,报中心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全年预算时,根据预算批复情况,考虑中心生产运行实际,预留部分机动经费作为中心总预备费,以应对临时性、专题性、实发性、大额性的相关经济事项。动用总预备费,必须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计财部门汇同其他职能部门初审后,报中心批准后方能实施。中心领导的相关费用实施单列,在定额以内使用。

第八条:对各项变动费用定额包干的具体说明

1、差旅费:核算各部、室员工出差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部门核算指标中不含境外培训和专题性考察发生费用)凡涉及一个以上部、室员工共同出差、培训、考察时,一般按出差人数平均分摊出差费用,分别计入各自所在部、室变动费用指标内。(具体报销规定参照《中心差旅费开支管理暂行办法》及《总局财务司转发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2、办公费:核算各管理部门办公用品的耗用,以及其它应列入"办公费"科目的费用。不含业务部门的办公费用(在"业务费””科目核算)。集中采购、仓库发放的办公用品,入库时统一计入采购部门的办公费用,月末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仓库提供的出库统计表,分别计入各领料部门的变动费用指标中,并相应冲减采购部门的变动费用指标。

3、业务费:核算各业务单位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在仓库领用的办公用品。

4、修理费:包含房屋修缮费和设备修理费。设备修理费包括车辆维修费、专业设备维修费、通用设备维修费、有关专业设备的维保费等。设备出现重大故障或房屋建筑物大修,涉及费用较大可由具体承办部门提出申请,经综合业务部门技术论证,计划财务部门平衡预算后上报中心批准,方可动用总预备费。

5、燃料动力:核算中心各部、室车辆、设备耗费的各种油耗。其中车辆在定点加油站签单加油,将定期根据车管部门提供的各车辆油耗明细计入各部、室的变动费用指标中。

6、器材配件:核算业务部门购置的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零配件和小型设备、器具。

7、运输费:核算各部、室车辆的路桥费、租赁费、停车费、养路费、以及其他力源费等。

8、电话费:核算中心支付给电讯部门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专线费用。此变动费用指标下达给各部、室的为部、室实际使用的办公电话费用,其余的在预备费中核算。

9、业务招待费:核算各部、室开展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发生的餐费、食品费、服务费等费用。具体管理办法参照相关文件执行,该费用下达指标包括直接报销费用和定点宾馆酒店

第九条:,中心计划财务部门将定期与部、室核对有关变动费用指标使用情况并予以公示。对变动费用指标按时间配比超标单位,将提出预警提示。(有关表格附后)

第十条:各部、室应指定专人为成本费用核算员。对部、室发生的成本费用登记流水账管理并定期与财务部门对账。

第十一条:为使成本费用预算控制落到实处,中心将结合变动费用指标考核情况,酌情进行适度奖惩。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六):2015成本核算制度

第1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现予印发,自2015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本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第2篇: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第一节油气产品成本核算要素

油气产品成本主要包括操作成本和折旧折耗及摊销等。操作成本也称作业成本,包括油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燃料、动力、人工等各项费用支出。一般采用作业成本法或按照重点成本类别归集油气产品成本费用要素,油气产品成本费用要素一般按照成本费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

一、材料费,是指为生产油气产品消耗的井站日常用料、油管、抽油杆、抽油泵、机泵配件及管阀、仪器仪表及各类化学药剂等各种材料的成本。

二、燃料费,是指为生产油气产品耗用的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等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三、水费,是指为生产油气产品耗用水发生的费用。

四、电费,是指为生产油气产品耗用电发生的费用。

五、人工费,是指为生产油气产品向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商业人身险、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

六、折旧折耗及摊销,是指根据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予以资本化的矿区权益成本、油气勘探成本、油气开发成本和弃置义务成本等分摊至油气产品成本的折耗,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和长期资产的摊销。

七、运输费,是指为油气产品生产提供运输服务发生的费用。

八、维护及修理费,是指为了维持油气产品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设施设备原有的生产能力,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修理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井站设施维修、管网维修、设备维修、油气田道路养护、电力设施维护等。

九、外委业务费,是指在油气产品生产过程中,委托外部单位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

十、财产保险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承担的向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机构投保的各项财产所支付的保险费用等。

十一、办公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文具费、邮电费、通讯费、印刷费等办公性费用。

十二、差旅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职工因公外出交通费、住宿费、出差补助等费用。

十三、会议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召开或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

十四、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耗用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的摊销。

十五、图书资料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购买技术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料所发生的费用。

十六、租赁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租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支付给出租方的租赁费用。

十七、取暖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取暖费用。

十八、物业管理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支付的

物业管理费用。已出售的住宅物业管理费,不得列支产品成本。

十九、技术服务费,是指在油气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取得外部单位技术服务发生的费用。

二十、机物料消耗,是指在油气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未作为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的一般性材料支出。

二十一、试验检验费,是指在油气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材料、产品进行的分析、试验、化验、检验、容器检定等所发生的费用。

二十二、劳动保护费,是指在油气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护、防护等发生的费用。

二十三、信息系统维护费,是指为组织油气产品生产管理,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所发生的运行维护费用。不能列入以上各成本费用要素项目的,列入其他费用。

第二节炼化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

炼化产品成本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其中,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直接将原料生产加工成炼化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提供动力产品和辅助劳务的生产装置(部门)发生的成本,也包括部分对外销售动力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下设置炼化产品成本项目,归集各成本费用要素。

一、炼化产品成本项目炼化产品成本项目主要包括: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构成炼化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液化气、轻烃等。

(二)辅助材料,是指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主要包括各种催化剂、引发剂、助剂、化工添加剂、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化材料等。

(三)燃料,是指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干气、液化气、瓦斯、柴油、重油、煤等。

(四)动力,是指炼化产品生产耗用的各种水、电、汽、风、氮气等。

(五)直接人工,是指炼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从事产品(劳务)生产人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商业人身险、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

(六)制造费用,是指生产炼化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部门)和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炼化产品成本费用要素

炼化产品成本费用要素一般按照成本费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

(一)原料及主要材料费,指为生产炼化产品投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成本。

(二)辅助材料费,指为生产炼化产品投入的辅助材料的成本。

(三)其他直接材料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投入的不能列入上述(一)、(二)两个项目的其他直接材料的成本。

(四)燃料费,指为生产炼化产品耗用的燃料发生的费用。

(五)动力费,指为生产炼化产品直接耗用的各种水、电、汽、风、氮气等发生的费用。

(六)人工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向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各项附加费用。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及各项津贴、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商业人身险、其他劳动保险及劳务费等。

(七)折旧及摊销,是指对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装置、厂房、附属机器设备等计提的折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

(八)运输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提供运输服务发生的费用。

(九)水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间接耗用水发生的费用。

(十)电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间接耗用电发生的费用。

(十一)办公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文具费、邮电费、通讯费、印刷费等办公性费用。

(十二)差旅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职工因公外出住宿费、交通费、出差补助等费用。

(十三)会议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召开或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

(十四)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耗用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的摊销。

(十五)图书资料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购买

技术图书、报刊杂志等资料所发生的费用。(十六)租赁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租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支付给出租方的租赁费用。

(十七)财产保险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承担的向社会保险机构或其他机构投保的各项财产所支付的保险费用等。

(十八)取暖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发生的取暖费用。

(十九)物业管理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支付的物业管理费用。已出售的住宅物业管理费,不得列支产品成本。

(二十)机物料消耗,是指在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未作为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管理使用的一般性材料支出。

(二十一)试验检验费,是指在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材料、产品进行的分析、实验、化验、检验、压力容器检定等所发生的费用。

(二十二)劳动保护费,是指在炼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护、防护等发生的费用。

(二十三)排污费,是指为生产炼化产品负担的排污机构处理废气、废水、废渣等所发生的费用。

(二十四)合同能源管理费,是指为开展炼化产品合同能源管理发生的节能支出及其他有关费用。

(二十五)信息系统维护费,是指为组织炼化产品生产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所发生的运行维护费用。不能列入以上各成本费用要素项目的,列入其他费用。

第3篇:某单位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分院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分院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总院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分院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三条成本核算制度是分院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分院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各职能部门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一、定额管理

第六条各单位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七条定额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各单位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各单位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各单位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二、原始记录

第八条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的分类编码、验收入库单、领料单、定额领料单、超定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切割单、工具请领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做好工具借交登记簿和材料仓库台账的记账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如产品代码、制造单号、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零件短缺报告单以及零部件和产成品交库单等,并做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根据动力电的实际耗用量,并做好动力电消耗统计报表。

第九条各单位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计量验收

第十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四、内部结算价格

第十一条为了正确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分清各自的经济责任,分院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价格体系,进行内部经济核算。

第十二条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

(一)部门之间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产成品以基于市场价格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二)分院辅助部门的劳务供应,可以市场价为基础,由分院主管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情况审定结算价格。

(三)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转移时,采用定额成本作为转移价格。

第十三条各种内部结算价格,每年修订一次,如客观情况发生较大变动,影响成本的准确性由有关部门协作研究修订,经批准后施行。各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第三章二级成本核算

第十四条分院二级成本核算的形式为:二级财务负责统计生产工时、材料物资消耗、产品产量等成本核算所需基础资料,协助分院财务部进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

第十五条分院财务部设置成本核算组,负责成本核算有关工作的协调及制度的修订,负责分院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分析。

第十六条分院二级财务为研究所(直属工厂)级成本核算机构,接受分院财务部的业务领导。

第十七条二级财务成本核算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分院成本核算制度在研究所(直属工厂)的宣贯和实施;

(二)加强存货管理,确保存货账实相符;

(三)负责本单位的内部结算有关工作;

(四)在本单位领导组织下,会同其他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五)协助本单位领导对生产费用耗费进行控制,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

(六)协助本单位领导对内部各级机构或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第4篇:公司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目的

1、规范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工作

,保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

2、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2条成本费用核算依据

1、国家《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内部会计制度》。

2、有关的消耗定额、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的政策文件。

3、企业内部的经营特点以及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要求。

第3条成本费用的核算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1、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

2、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

3、成本费用核算应当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4、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5、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当配比。

6、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

7、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

第4条合理确定消耗定额

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前提就是制定企业各项消耗定额,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企业的材料消耗定额,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消耗定额。

2、劳动定额,包括产品生产工时、消耗定额、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停工率等方面的定额。

3、设备利用定额,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的利用率等。

4、费用消耗定额,包括各种制造费用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成本费用核算组织体系

第5条本企业采用集中核算形式,财务部集中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各部门负责登记、整理有关原始资料,填报有关原始凭证,并进行初步审核、整理和汇总。

第6条本企业实行成本费用核算的总裁负责制,财务部经理受总裁委托具体组织开展各项成本费用的核算工作,成本核算会计在财务部经理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成本费用核算的账务处理及相关事宜。

第7条企业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开展业务的需要,设置专职成本核算员或指定专人兼任,以开展本部门成本费用的核算业务。

第8条各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健全原始记录,制定并修订各项定额,对上报财务部的成本费用核算数据全面负责,并配合财务部开展各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第9条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内容。

1、按照规定设置成本核算项目,做到结构合理、项目齐全。

2、收集、整理成本核算数据,按规定项目、程序、方法和时限要求,准确计算、编报、分析、预测和控制成本费用。

第三章成本费用核算对象、方法和项目

第10条成本核算对象

1、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

第11条费用核算对象

1、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2、其他费用。

第12条成本费用核算方法

1、对能直接归属某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直接列入相应成本对象的成本中。

2、对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成本费用核算对象的成本费用采用分配的办法进行归集,分别根据具体情况按人员比例、工作量比例予以分摊。

3、本企业采用品种法作为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品种法即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特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以"品种"为对象开设生产成本明细账、成本计算单。

(2)成本计算期一般采用"会计期间"。

(3)以"品种"为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

(4)以"品种"为主要对象进行成本分析。

4、成本费用计算方法的变更必须经财务总监审批方可进行。

第四章生产成本核算

第13条根据实际产量和实际消耗的材料、人工、费用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第14条生产成本核算要求

1、采用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日常核算,不得以计划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2、划定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待摊和予提费用。

3、划清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虚报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4、凡是规定不准列入成本的开支,都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5、按成本费用发生项目进行归集,归集过程中保持成本核算与实际生产经营进程的一致性。

第15条生产成本核算程序

1、根据各部门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入库量、自制半成品、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动力消耗等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根据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规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对发生的一切生产费用进行归集。

3、将归集的费用予以结算和分配,能够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直接记入该成本核算对象;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按照产量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有关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第5篇:我国成本核算制度现状分析

成本会计从其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一门研究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技术性科学。一方面,它与会计学和管理学中其他各种技术方法的发展创新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它又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特殊性。在当前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下,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着力提高利润水平。

关于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国营企业会计制度》。为了与之配合,《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于1986年出台,其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企业遵循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散落在各个条例和办法中,并没有可以参照执行的统一的制度,而新会计准则对成本核算为数不多的规定也只限于存货中。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这样的规定,用于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显然是不够的。这就使得企业在适用成本核算原则制度上产生差异,因此很可能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使预算和决算之间产生脱节现象。事实上,成本核算不准导致的将是连锁反应,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产品定价、绩效考评和类似产品的投资决策。

例如我国it行业,与传统的制造行业相比,it行业无论在经营管理还是在成本核算方面都不够成熟。国内很多it服务企业财务上没有按照项目进行核算,而是按照部门进行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一个部门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情况很普遍,因此,项目经理得不到所负责的项目的财务数据,公司层面也没有明确的按照项目核算的财务数据。没有明确的项目财务数据,项目的成本管理就成了一句空话。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还没有针对it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准则。关于it企业项目成本的计算与归集存在几种观点:(1)视同无形资产;(2)视同存货;(3)视同在建工程。但对于项目型企业都不是十分恰当。it服务企业急需建立起以项目为中心的财务体系。

同样是由于成本核算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房地产行业的极端混乱状态。房地产行业的混乱之因有商人的逐利本质、有炒房客的推波助澜、有刚性需求、更有非理性的盲目追风,但追其根本是其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因为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依据,各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口径不一业内人士根据行业惯例给记者列了一份清单,其中土地成本、开发成本、开发费用、其他税费等是房地产行业成本的四大块。土地成本35%左右,个别楼盘可能达到50%-60%,房屋开发成本占40%左右,各种税费占15%左右,因开发房屋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占10%左右,这些构成了房地产企业全部的成本构成。通常一个项目的定价方法最基本的有两种,一是成本加成法,即通过计算成本加上行业平均利润率核算,得出最终市场价格。另一种是对比核算法,即通过和同地区内同质楼盘的价格对比,得出最终的市场价格。然而由于其行业本身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制度,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定价不是根据财务上的成本核算信息,而是根据市场行情,成本核算已不能成为房价的定价依据。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七):2015费用报销制度

第1篇:公司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对市场人员费用管理力度,确保市人员更好开展工作,有效节约用

成本,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市场部及其它相关部门。

三、出差管理

1、员工因公出差,必须填写《出差报告》和《员工外勤单》,经部门经理同意后,报市场总监批准(可电话确认)。

2、员工出差结束三日内必须完成《出差报告》的《出差总结》部分。

四、差旅费

差旅费是指公司员工外出公干期间为完成预定任务所发生的必要的合理费用,具体包括:在途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其他公务杂费等。

1、员工出差使用交通工具为火车、汽车、轮船等普及工具。

2、特殊情况,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可选择飞机。

3、违反公司规定使用交通工具,一律按火车票报销(超出部分由个人支付)

4、市场交通工具应使用公交车、中巴等,如因特殊情况,可以乘出租车,但需在票据上注明起始地点和原因。

5、员工出差期间,标准内住宿费用实报实销(但不包含酒店清单上所列私话、餐费、洗衣费等费用)。

6、员工外出期间产生的公务费,如邮电费、文件复印费、传真费等,实报实销。

7、办事处主任、部门经理的手机话费在公司报销标准内,扣除私人话费,实报实销。

五、备用金管理

1、根据工作需要,员工出差或业务活动可预先向公司借支备用金,借支额度根据实际城要确定,由总经理签批。

2、备用金借支后应及时冲帐,备用金占用时间应不超过15天,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冲帐,可书面申请,经总经理签字同意后方可延期,但最长不可超一个月。

3、对于长期占用备用金的,财务部将从员工的个人收入中扣减,直到完成冲销,在此之前不允许再借支备用金。

六、报销管理

1、驻外人员原则上每月报销一次,各办事处人员的报销票据由各事业部总监签字后交由出纳审核。

2、费用报销单应严格按公司要求妥善贴好,不符合标准,或填报单据不符、金额不符、重复报销,一律退回业务人员。

3、单据报销规定填写和粘贴方法:

差旅费报销单

a、填写内容按照《差旅费报销单》单上的要求填写。

b、粘贴注意事项:将各类车标按面额的大小分类粘贴,并在粘贴处注明各类面额票据的张数和总金额。

费用报销单

a、填写内容按单上的要求填写。费用一般是指销售人员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办公、餐费等(不含差旅费)。

b、粘贴注意事项:原则上只报销发票,无发票,需事先向财务说明情况。或以其他票据充抵,但需要票据背面注明情况。

c、充抵票据与正式发票分别张贴。不能在一个报销单中报销。

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本制度解释权归财务部。

第2篇:费用报销制度

为了使各项财务支出有章可循,各级人员对各种开支的审批及权限心中有数,同时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并做到各项收支严格遵循财务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费用支出的前提及审批权限

1、费用支出的前提是该费用必须是实际支出并列入预算,对未列入预算的费用,由公司总经理提出调整预算,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2、费用审批权限:一般费用2000元以下,部门负责人审批;2000元以上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建议,总经理审批;业务费1000元以下部门负责人审批,1000元以上总经理审批。

3、固定资产购置、员工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等费用在一万元以上由董事会研究审批。

4、为加强预算控制,同时保证费用支出及报销单据的合法性,公司的各种报销单据需经财务部经理审核,并签字。未经财务部经理审核、签字的单据,不得报销。

5、公司下属各控股公司的各种费用由各单位总经理审批。

二、各种费用列支规定

1、普通办公用品根据本公司一个月需要量购入,由经手人和验收人签字后报批。

2、大宗办公用品、生产资料,必须签订购销合同,方可购置。为减少资金占用,在可能情况下力争零库存。

3、差旅费报销,按《浙江华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差旅费报销办法》执行。

4、计划生育等费用,由计生员签具意见后再报批。

5、各部门需订报刊、杂志,先报综合部平衡,经总经理同意后,由综合部统一办理。

6、资料档案室购置资料情报书籍,年初需列出购置预算,报技术发展部审定,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7、职工所购业务书籍,应先征得部门负责人同意,到资料室登记,并办理借阅手续后,方可报销,职工离开本单位必须交还所借书籍。

8、职工因工作需要配置的低值易耗品(如计算器、绘图仪、装订机等)由综合部统一购置,在财务部办理登记手续,再报批,职工离开本单位必须交还所领工具。

9、职工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班及职称职务考试,事先应征得所在部门及公司的同意,在成绩合格后,其费用方可报销。

10、职工按规定报销的书报费,只能报销业务书籍,由部门负责人审批。

11、通讯费报销按《浙江华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通讯费用报销办法》执行。

12、各部门使用临时工,每月报综合部,由综合部报市人事局,市就业管理局批准后再用工。各部门应严格控制临时工数量,尽量节约费用。

三、各种费用报批程序:各种费用报销需填写《浙江华汇费用报销单》,有经办人(验收人)签字,基层费用承担部门负责人同意(证明),财务部经理审核,预算部门负责人审批(2000元以内)或总经理审批(2000元以上)签字。

四、为简化手续下列费用在正常开支范围内无须报批,但当费用开支异常时必须向总经理汇报。

1、各种应交税金(不包括印花税、车辆使用税);

2、各月发放工资;

3、各月应交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等;

4、向金融机构办理结算业务时发生的邮电、手续费、贷款息。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以上各种报销发票,必须为国家统一发票,经营

性收款收据一律不能报销入账。

2、发票上抬头必须和报销单位一致,否则不能报销。

3、各种开支必须符合国家财税法规,报销时经办人员应尽可能注明用途。

4、超过现金结算限额(1000元)的费用,应通过银行结算,特殊情况要使用现金必须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财务部经理同意后方可支付,对数额较大应提请总经理审批。

5、对各种报销单据,财务部必须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报销规定的单据,财务应要求更换。无法更换的,财务可拒绝报销。

6、自制报销单据,由财务部统一设计格式,做到规范、整洁。

7、报销单据一般不得涂改,如有改动,外来发票应由对方单位加盖公章,自制凭证应由经手人盖章,否则不得报销。

8、当年费用必须当年报销,如:通讯费、核定的业务费、书报费、核定的汽车费等,当年不报销视作自愿放弃(12月份通讯费除外)。

9、对外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内部职工与公司签订的各种协议需送财务部一份,作为财务收、付款依据,对无依据的支付款项,财务部应拒绝支付。

六、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此前制订的公司报销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统一公司的报销程序及规定,现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办公费

办公费主要是指维持日常办公工作需要而发生的办公用品方面的支出。

⑴办公用品由经办人员填写物资申购单交部门负责人签批后报行政部,行政部审批后交财务部审批。

⑵经办人将审批后的物资申购单交公司行政部统一购买。

⑶行政部购买人凭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验收人签字,并附购买办公用品清单后报销。

二、差旅费

差旅费开支范围为因公出差期间的住宿费、车船费(含飞机费用,下同)、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零星杂支等费用。

⑴员工出差应填写"出差申请表"(见附表1),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到财务部门预借差旅费(借款金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

⑵员工出差返回后,填写"差旅费"报销单,按规定的时间及审批手续到财务部门报销。

⑶员工差旅费报销标准。

①员工出差分"长途"和"短途"两种,即当天能往返的为"短途",出差时间在一天以上的为"长途"。

②出差地点区分为1类区,2类区,港澳台地区三种,即:

一类区:特区、上海、北京、天津、南京、广州及省城市;

二类区:除一类区以外的地区。

③出差住宿费报销标准:(元/人/天)

职务一类区二类区港澳台地区

董事长实报实销

总经理300201550

部门经理200150250

一般职员15080200

④出差补助:指公司员工到深圳以外地区出差,每天给予50元补贴。

第3篇:企业费用报销内部控制制度

为加强公司对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使日常开支的各种费用纳入即定轨道,使各项开支合理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费用预算制度

1、董事长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提出公司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各机构指标;

2、各机构自行根据下达的指标编制本机构预算(含资金预算、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编制的预算应在以收定支的前提下做到可控、符合实际、全面完整;

3、预算指标报财务总监、董事长,董事长召集有关人员讨论通过或驳回修改;

4、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机构执行;

5、各机构应于次月5日之前将上月预算的执行情况报财务总监、董事长;

6、根据公司资金的实际情况,适时修改预算,以便更好的控制资金,避免公司陷入窘困;

7、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超支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二、费用报销的基本程序

1、每项经济活动发生后的三天内,由经办人将发票与单据分类进行粘贴,填制报销单;

2、单据交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对费用的发生给予证明后交各机构负责人审批;

3、交财务部主管审核(审核重点:①预付及应付款项应与合同相核对,看是否与合同相一致。②该项费用是否在预算范围之内,是否超支。③有关金额是否计算正确。),如经审核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且无超支,可以批准报销付款。(各机构负责人发生的费用必须报财务总监审查签字);

4、单次金额超过限额(bbb超过150000元、ccc公司超过1000000元、ddd超过60000元、采购单次金额超过1500000元)交财务总监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5、单次金额超过限额(bbb超过300000元、ccc公司超过2000000元、ddd超过100000元、采购单次金额超过2000000元)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6、凡现金支付超过100000元、转账支付超过1500000元的事项,必须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7、预算外的开支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8、有规律性报销如税金、养路费、车辆保险费等国家明文规定的开支,经各机构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门可受理。有明确制度规定的报销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参照附件执行;工资性支出应报财务总监审批后,财务可受理;

9、费用报销必须是谁发生谁报销,严禁代报,对发生的代报费用财务部门应拒绝办理;

10、费用报销中报销人、审批人应坚持分权原则,对报销人、审批人为同一人签字的费用财务部门应拒绝报销。

三、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1、财务有权拒绝报销任何不真实的原始单据;

2、财务人员应根据国家的制度和公司的规定,以及合同、协议、董事长批示的报告进行审核,对手续不完整的要求给予补充完整,对不合规的报销凭证予以拒绝并退还报销人;

3、财务每月应汇总各机构费用明细、费用开支实际情况明细表报董事长、财务总监、各机构负责人审阅;

4、对各项报销凭证,财务总监可再次审查,对可疑经济业务提出质询,拒绝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报销凭证;

5、出纳应对已按规定程序审批的报销凭证,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的把关和审核,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凭证应予以拒绝;

6、对各机构的正常性开支实行财务主管负责制,财务人员必须做到一周内处理,不得无故拖延各机构的票据报销,否则给予公开批评和罚款;

7、财务部将定期对各公司费用情况进行审查,对错报费用进行纠正,并分别向董事长、总公司总经理、各机构负责人提交相关报告。

四、单笔支付金额在150000元以上(含150000元),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门,以便提前做好资金的筹集和准备。

五、本制度附件与本制度具同等效力。

六、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本制度解释权由财务部执行,修改权由财务部修订后报董事长审批后执行。

附件一:关于业务招待费的规定

一、业务招待费:包括因生产经营和业务的需要,用于招待相关人员而发生的接待费、餐费等费用;

二、业务招待费各机构内部应实行限额使用、不得超支的的原则;机构内部有关部门实行"先申请,后执行"的原则,申请时应说明招待客人的级别、人数、预算标准等;

三、各机构业务招待费的预算限额:各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按年度经营经营指标收入(不含折扣、折让)的1%为限额预算业务招待费并将其分解到各月(鉴于ccc公司于本年刚设立,其本年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定于按经营指标收入的5%为限额;2xxx年1-6月按经营指收入的2、5%为限额;2xxx年7月起按公司业务招待费的预算限额执行);各机构业务招待费限额中的20%由董事长使用;

四、业务招待费按董事长批准的预算规定的数额开支,由各机构负责人决定执行。各部门发生的招待费,由各机构负责人签字,财务部审查后报销。各机构业务招待费不可突破预算指标。预算外支出部分一律由各机构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向财务总监、董事长汇报后,按董事长批示执行;

五、一般情况下,只有各机构负责人、招待事项所涉相关人员有权出面接待客户。如遇特殊情况:如各机构负责人、部门领导均不在的情况下,需经办人员接待的,应先向各机构负责人提出口头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接待;

六、业务招待费发生后,必须及时报账,并在业务招待费报销单(此单仅作内部核算使用,不对外)上注明接待理由、明确接待对象、时间、地点、参加人数、接待规格,否则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报销;

七、财务部门应在每月底汇总各机构业务招待费发生明细表,报财务总监、董事长审阅;八、各机构负责人对业务招待费使用的合理性、真实性承担责任。财务人员对费用标准的执行及票据的真实性承担连带责任。

第4篇:员工费用报销制度

为完善员工报销制度,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经财务部与人事部共同制定,cfo审批通过,现对员工费用报销做出如下规定:

类别个人日常费用报销公司费用报销加班餐费加班交通费交通费移动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市场活动费、招聘费等其他公司费用部门活动费报销票据日期上月16日至本月15日上月1日至上月末出差期间与提交报销日期相隔不得超过一个月与提交报销日期相隔不得超过一个季度系统内提交截止日期本月15日(含)回京后14日内每月25日审批后报销单递交财务部截止日本月15日后2个工作日内审批后2个工作日内每月27日每月报销次数1次/人/月按出差次数提交随时报销单提交注意事项:

1、个人日常费用和公司费用(包括劳务费,佣金等)须分开提交,以免因为个别费用问题造成相互影响,造成报销的延迟;所有劳务费报销,必须附该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汇入行信息(开户行名称、账户)。

2、个人日常费用报销只包括移动通讯费、交通费、加班交通费、加班餐费,部门活动费,其限当月每人提交一次。

3、员工发生的手机费用应通过报销系统中"移动通讯费"科目提交;除了无线上网卡和公司行政部统一支付的办公室电话费外,不得使用"办公通讯费"科目;手机费报销额度自动显示在"报销限额"中。如员工超额报销,需在"费用描述"中填写原因。

4、加班交通费报销限于平时工作日晚21:00后,及周末或国家法定节假日发生,其他时间一律不予报销。如为特殊情况,应在提交时注明原因;交通费及加班交通费,需要按原始发票逐张提交,不可合并计算。

加班餐费标准为每人每次20元,超过标准不予报销。

如果一笔提交整月的加班餐费,需注明具体加班日期及用餐人数。

5、费用发票应开具公司全称(见下附加信息**),如未填写发票客户名称或填写错误的,请返回原开票处办理补填或重开手续。另外,请根据个人或费用所属公司,填写相应发票客户名称;如发生票据丢失或提供虚假发票的,公司将不与报销,损失由个人负担。如果发现员工有意报销虚假发票的,财务部将通知其部门总监及vp;6、提交外币发票的员工,请在费用描述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