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最新恐龙研究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5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北京时间5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发现了名为“长臂浑元龙”的新恐龙,与人们印象不同的是,该恐龙身披羽毛,拥有像蝙蝠翅膀一样的翼膜,向外界展示了在恐龙—鸟类演化历程中出现大量意想不到的适应飞行的尝试。

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徐星、周忠和合作完成,论文题目为《侏罗纪善攀鸟龙类揭示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王敏说,新发现的长臂浑元龙标本是擅攀鸟龙类中迄今最完整标本,形态特征俨然是恐龙和鸟类的“混合体”,揭示了膜质翅膀在恐龙中的演化,并为研究该类群形态、生态、食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史中,翼龙、鸟类和蝙蝠独立演化出了形态迥异的飞行结构。相较之下,翼龙和蝙蝠的化石记录不完整,而随着不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有关鸟类飞行起源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擅攀鸟龙类的发现,则揭示了“一条匪夷所思的征服蓝天之旅”。

善攀鸟龙类是恐龙家族中最为怪异的类群,生活在中—晚侏罗世,形态特殊,如头骨高耸、四肢纤细、第三手指加长、尾骨缩短等,俨然是恐龙和鸟类的“混合体”,一度被认为和鸟类具有最近亲缘关系的兽脚类恐龙。不过王敏说,已发现的标本或不完整,或属于幼年个体,大量形态特征难以观察,造成它在演化树上的位置扑朔迷离。

2017年,周忠和团队在辽宁晚侏罗世地层考察时获得一件新化石。他们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类新的善攀鸟龙类,并将其命名为“长臂浑元龙”。浑元龙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具有原始鸟类那样的尾综骨,缩短的尾骨能将身体重心前移,有利于在飞行时保持稳定。

研究团队在浑元龙上发现了棒状长骨和翼膜,这就为棒状长骨和翼膜在善攀鸟龙类中的出现提供了确切无疑的证据。浑元龙体内保存有胃石和疑似尚未完全消化的骨质胃容物,这是在善攀鸟龙类中首次发现的与食性相关的证据,研究人员推测其为杂食性。

王敏说,已知的善攀鸟龙类均生活在晚侏罗世,类似的膜质翅膀没有在白垩纪的恐龙中出现。这一最新研究揭示了区别与成功征服蓝天的鸟类和多数带羽毛恐龙所发育的“羽毛翅膀和长掌骨”模式,擅攀鸟龙类发育独特的“膜质翅膀和短掌骨”的前肢结构,代表飞行演化的一次短暂尝试。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