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论文诗词网 > 成语词典 > 动植物百科 >

樟脑

2021-04-12 21:16动植物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药材名称:樟脑 名称出处:《品汇精要》 概况 异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的枝、...

概况

异名:韶脑(《神效方》),潮脑(《品汇精要》),脑子(《本经逢原》),油脑、树脑(《药材资料汇编》)。

基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的枝、叶和树皮的提取物挥发油。

原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

余项参见“樟木”条。

生药

制法:一般在9~12月砍伐老树,取其树根、树干、树枝、锯劈成碎片(树叶亦可用),置蒸馏器中进行蒸馏,樟木中含有的樟脑及挥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却后,即得粗制樟脑。粗制樟脑再经升华精制,即得精制樟脑粉。将此樟脑粉放入模型中压榨,制成透明的樟脑块。本品的生长50年以上的老树,产量最高;幼嫩枝叶产量低。

药材主产于台湾、贵州、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此外,广东、浙江、安徽、云南、湖南等地亦产。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称为“台冰”。

鉴别:纯品为雪白的结晶性粉末,或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容易挥发,点火后能发出多烟而有光的火焰,气芳香浓烈刺鼻。味初辛辣,后清凉。

以洁白、纯净、透明、干爽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置密闭瓷器中,放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各部分均含挥发油,树干及根达3%~5%,枝,叶含0.6%~2%,树皮含0.8%~2%。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可高达30%~50%),其他成分为:桉油精、黄樟醚、蒎烯、莰烯、二戌烯、α-松油醇、香芹酚(Carvacrol)、丁香烯(石竹烯,Caryophyllene)、甜没药烯(Bisabolene)、α-樟脑烯(α-Camphorene)、薁(Azulene)、水芹烯、丁香酚、樟脑醇(Campherenol)、樟脑酮(Campherenone)、毕澄茄烯(Cadinene)、依兰烯(Vlangene)、榄香烯(Elemene)、葎草烯(Humulene)、芹子烯(Selinene)、橙花叔醇(Nerolidol)、香附酮(Cyperone)等。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23异烷烃、C16,C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50%)、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还检出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戊酸(Valer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等。种子含脂肪油,饱和脂肪酸占93%[1]

另含生物碱香樟碱(Cinnamolauine)(1)、去甲香樟碱(Norcinnamolaurine)[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册.1988:80。
[2] Heterocycles 1987;26:447。

药理

①局部作用 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用力涂擦有发赤作用,轻涂则由于刺激冷觉感受器,有类似薄荷的清凉感。并有轻度的局麻作用。对于胃肠道粘膜,樟脑有刺激作用,使胃部感到温暖及舒适,大量则能产生恶性及呕吐,口服有驱风作用以及轻微的祛痰作用。 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樟脑的全身作用主要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高级中枢尤为显著,大量作用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及脑干,引起癫痫样惊厥。一般剂量的樟脑对呼吸无明显作用,在极度抑制情况下,可看到一些呼吸兴奋,主要是由于皮下注射刺激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性兴奋。 ③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樟脑制剂曾被作为强心药广泛使用。对循环性虚脱或急性心功能衰竭有效。但也有人对其疗效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它无洋地黄或肾上腺素样作用。对正常心肌无作用,高浓度反抑制。在离体心脏上,只有造成衰竭时,才有兴奋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只有在其机能极度低下时,才有兴奋作用。使内脏血管收缩,皮肤血管舒张,血压上升。樟脑在动物体内的一个水溶性代射产物——氧化樟脑,具有明显的强心、升压和兴奋呼吸的作用,商品名维他康复(Vitacamph。r)。 ④体内过程 樟脑经粘膜、皮下、肌肉皆易吸收。口服吸收也快。在肝中解毒迅速,氧化成樟脑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由尿中排出[1]

毒性:误服樟脑制剂可引起中毒。内服0.5~1g可引起眩晕、头痛、温热感。乃至兴奋、谵妄等。2g以上在暂时性镇静状态后,即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癫痫样痉挛,最后可由于呼吸衰竭至死亡。内服7~15g或肌肉注射4g,可致命。中毒的治疗方法一般为对症治疗。因其在体内解毒快,常可被救活[1]

有外涂樟脑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2]

注 樟脑油针剂因临床效果不确实,已于1982年被淘汰。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95。
[2] 江苏中医杂志 1987;(6):5。

药性

性味:辛,热。 ①《品汇精要》:“味苦、辛,温。有小毒。” ②《纲目》:“辛,热。”

归经: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效:通窍,杀虫,止痛,辟秽。

主治: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①《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扑打损伤,风湿脚气等疾。” ②《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③《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能开窍辟浊,杀虫,止痛;内服治寒湿霍乱,心腹诸痛,用量0.3~0.6g;外治疥癣风瘙、湿毒疮痒,并常用于冻疮及皮肤炎症;制成油剂皮下注射,有兴奋呼吸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0.06~0.15g;或以酒溶化。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气虚者忌服。《本草求原》:“忌见火。”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麝香,治中恶、卒然昏倒或热病神昏及吐泻腹痛等症。 ②配朱砂,治牙痛。 ③配乌头,治脚气肿痛。 ④配硫黄,治疥癣瘙痒。 ⑤配花椒,治小儿秃疮。 ⑥配乳香、没药,治霍乱吐泻、腹痛转筋。

方选和验方: ①樟脑散(《不知医必要》)治疥疮有脓者:樟脑24g,硫黄4.5g,川椒3g(炒),枯矾3g。共研末,真芝麻油调匀,不可太稀,摊在新粗夏布上,包好,线扎紧,先将疥疮针刺去脓,随以药包炭火烘热,对患处按之,日按数次,俟其不能复起脓,用药包乘热擦之。 ②樟脑膏(《经验广集》)治臁疮:樟脑15~18g,猪脂油、葱白。共捣烂,厚敷疮上,油纸裹好,旧棉花扎紧,1日1换,不可见风。 ③樟脑丹(《洞天奥旨》)治疬疮溃烂,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芥子大,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疗者:樟脑9g,雄黄9g。为末,先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出血,再洗3~4次,然后用樟脑、雄黄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扫,以愈为度,专忌酒色。 ④梅氏如圣丸(《医学纲目》)治肺痈:樟脑(别研)、牛黄(别研)、桔梗、甘草(生用)各3g。上为细末,炼蜜丸,每30g作20丸,每服1丸噙化。 ⑤《本草正义》:“治痧秽腹痛:樟脑0.3g,净没药0.6g,明乳香0.9g。研匀,茶调服0.09g。” ⑥《简便单方》:“治小儿秃疮:韶脑3g,花椒6g,脂麻60g。为末,洗后搽之。” ⑦《中国民间草药方》:“治偏头痛:樟脑3g,冰片10g,白芷6g,细辛6g。将药物捣细末,调拌面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⑧《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肿瘤疼痛:樟脑、阿丁粉(阿魏、丁香、山柰、白蚤休)、藤黄、剂量相等研细末,撒在胶膏上敷贴于疼痛处。” ⑨朱砂膏(《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疮毒疖肿及无名肿毒:樟脑、乳香(去油)、松香、蓖麻子(去壳去油)、麝香、冰片、银珠、茄窠虫(用高粱浸,要浸至虫烂)。上药各为细末混和均匀后放于大盖钵内,再放于锅内,隔水炖透,若遇夏天药膏太薄可加松香末随加随搅至好摊时为度。 ⑩《四川中药志》:“治疥癣搔痒:樟脑、花椒、芝麻各适量,研末,凡士林调敷患处。” ⑾新医药学杂志 1975;(11):“治冻疮:樟脑9g,肉桂30g,红辣椒15g,冰片3g,白酒250ml。先将肉桂捣碎,辣椒去籽切丝,共入白酒中,浸泡5天,过滤,然后将樟脑、冰片各研细,放滤液中混匀,装瓶备用。用棉球蘸药液涂患处。” ⑿贵州中医学院学报 1980;(2):“治狐臭:樟脑60g,生南星、大苋菜、独脚莲各30g,生半夏、小草乌、狼毒、野魔芋各15g。将药泡酒500ml,1周后取药酒涂搽患处。” ⒀樟脑散(浙江中医杂志 1991;(7))治痢疾:樟脑、轻粉、冰片各等分为末,混匀,密藏备用。用樟脑散0.5g,盖于纱布上,按压在肛门局部,40分钟后重复用上药1次。

单方应用:①《神效方》:“治牙痛:樟脑3g,朱砂3g。为末,每用少许搽疼处。” ②《品汇精要》:“治烫火疮、定痛:樟脑合香油研敷,如疮湿,干掺上止痛,火毒不入内也。” ③《医林集要》:“治脚气肿痛:樟脑60g,乌头90g。为末,醋糊丸,弹子大。每置1丸于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覆,汗出如涎为效。” ④《贵州中医验方》:“治大人小孩满口糜烂:樟脑9g,花椒6g。共研末,置铜锅内,用碗盖好,并用盐泥将碗周围敷好,置火上数分钟,药升至碗上,刮取,吹入口中。” ⑤《四川中药志》:“治扭伤:樟脑3g,白酒30ml,涂擦患处;或樟脑、松节油调匀擦患处。” ⑥陕西中医 1983;(6):“治偏头痛:樟脑3g,冰片3g,共研细末,卷纸内点燃,烟吸鼻中即止。” ⑦《四川中医》 1991;(8):“治风寒湿邪所致经络阻滞,气滞血瘀疼痛诸证:用樟脑燃炙穴位。”

参考文章
  • 樟脑丸可治鸡虱鸡

相关推荐:网络改变了我的生

樟脑百科介绍

上一篇:核仁

下一篇:相空间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112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