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论文诗词网 > 成语词典 > 动植物百科 >

苍耳子

2021-10-23 22:44动植物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药材名称:苍耳子 名称出处:《千金·食治》 概况 异名:枲耳实(《本经》),胡寝子(《药材资料汇编》),苍郎种、棉螳螂(《江苏植物药志》),苍子、胡苍子(《东北药用植物志》),饿...

概况

异名:枲耳实(《本经》),胡寝子(《药材资料汇编》),苍郎种、棉螳螂(《江苏植物药志》),苍子、胡苍子(《东北药用植物志》),饿虱子(《广西中药志》),苍裸子、苍耳疾藜(《陕西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属全世界约25种;中国5种,其中2种入药。

原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ncum Patr.ex Widder(Xanthium strumari um L.;X.japonicum Widder)

历史:苍耳子为常用中药,以枲耳实名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纲目》列草部陉草类,“苍耳叶青白,类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从《政和本草》和《纲目》所附图与现今所用苍耳特征相同,因此历代本草所用原植物并不混乱。《中国药典》除1963年版用拉丁异名外,1977年、1985年和1990年三版都用正名。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形。茎被灰白色糙伏毛。叶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5~10cm,不分裂或3~5不明显齿裂,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具3基出脉,上面沿脉密被糙优毛,背面苍白色,被毛。雄性头状花序生枝顶,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mm,有微毛,花冠钟形,裂片宽,花药长圆状线形;雌性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宽卵形,淡黄绿或有时带红色,外面疏生钩状刺,基部被柔毛或腺点,顶端具1~2个坚硬的喙。瘦果2,倒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5卷.327页.图版55 1-10)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山丘陵或荒野路边、田边。几遍布全中国各地。原苏联、朝鲜、日本、印度和伊朗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药材中国各地均产。

鉴别

性状:果实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4~7m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柄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间有纵向隔膜,分为两室,各有一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有纵纹,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苦。以粒大、饱满、色棕黄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总苞内外为1列表皮细胞。内、外表皮间主为纤维层,纵横排列,外层数列纤维纵向排列,其横断面呈多角形,向内的纤维横向排列呈长条状,间或向外突出成钩刺。纤维间散有1列维管束;其余全为薄壁组织。果皮外面为表皮细胞与1列棕色色素层,向内为薄壁组织,并散有维管束。子叶细胞含油滴及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82页.图244)

理化:取样品粉末10g,用甲醇振摇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少量,点于硅胶G板上,以芦丁为对照,以正丁醇-醋酸-水(4:1 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氨蒸气显色,斑点呈黄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83页.图245)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苍耳子和炒苍耳子。 ①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②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用武火炒至表面黄褐色,去刺,筛净。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鼠,防蛀。

化学性质

果实含油,油中成分有棕榈酸、硬脂酸甘油、亚油酸、油酸、蜡醇、β-,γ-和ε-谷甾醇、卵磷脂、脑磷脂(Cephalins)、苍耳甙(Strumaroside)、葡萄糖、果糖、蔗糖、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种仁含亚油酸,还含有毒成分:毒蛋白、氢醌、苍术甙[1]。以及一种有毒成分,具有甙类性质的物质,含葡萄糖及鼠李糖,称作AA2[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8。
[2] 药学学报 1962;9(11):678。

药理

药理作用 苍耳子酊剂能增强蛙的呼吸运动,大量即抑制呼吸[1];苍耳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制作用[2]。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也有抑菌作用[5]

毒性:大鼠、小鼠1gAA2(为苍耳子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甙类)的LD50分别为4.6和10.0mg/kg[3]。有报道,人误食苍耳子仁,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重者抽搐、昏迷,住院抢救,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害及中毒性心肌炎[4]

参考文献

[1] CA 1958;52:8365c。
[2] 中华医学杂志 1964;50(8):524。
[3] 药学学报 1962;9(11):678。
[4] 人民军医 1981;(10):31。
[5] CA 1966;65:11009d。

药性

性味:甘,温。有毒。 ①《本经》:“甘,温。” ②《别录》:“苦。” ③《本草品汇精要》:“苦、甘,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④《会约医镜》:“入肝、肾二经。”

功效:散风,止痛,祛湿,杀虫。

主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①《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②《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 ④《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 ⑤《本草正》:“治鼻渊。” ⑥《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⑦《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疬风瘙瘾疹。” ⑧《要药分剂》:“治鼻瘜。” ⑨《会约医镜》:“疗诸痔。” ⑩《本草再新》:“治目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 ①《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②《本草从新》:“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辛夷、白芷,治鼻渊。 ②配防风、白芷,治头风头痛。 ③配威灵仙、肉桂,治风湿痹痛。 ④配葶苈子,治大腹水肿。 ⑤配天麻、白菊花,治诸风眩晕。 ⑥配苍术,治大麻风。

方选和验方: ①苍耳散(《济生方》)治鼻渊,流黄浊鼻涕,鼻塞不通:辛夷15g,苍耳子8g,香白芷30g,薄荷叶1.5g。为细末,每服6g,用葱、茶清食后调服。 ②苍耳丸(《圣惠方》)治妇人风瘙,皮肤生瘾疹,痒痛,或有细疮:苍耳子、苦参、白蒺藜各60g,蝉衣3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下。 ③《本草汇言》:“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90g,天麻、白菊花各9g。”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流行性腮腺炎:苍耳子、马兰、金银花、板蓝根各15g,防风、薄荷各6g。每日1剂,分2次煎服。” ⑤苍耳油(中医杂志1979;(9))治鼻炎:苍耳子(砸裂)、白芷、辛夷各60g,芝麻油1500ml,同放入锅内,浸泡24小时后加热。待苍耳子、白芷、辛夷炸至黄黑色时捞出,再加入薄荷霜15g,冰片末3g。搅匀,冷却过滤后分装备用,每次滴鼻2~3滴,每日1~2次。 ⑥消息散(辽宁中医杂志1982;(12))治鼻息肉: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6g,研面,加冰片0.5g,麝香0.3g,合研极细面。取药粉少许,吹入息肉处,日2次。 ⑦消息油(辽宁中医杂志1982;(12))治鼻息肉:苍耳子、白芷、辛夷、杏仁、甘遂各20g,芝麻油250ml。将药放入油锅内浸24小时后,加火将药炸成黄黑色为度。离火,除去药渣,加液体石蜡500ml,冰片1.5g,薄荷霜1g,搅匀。仰头滴鼻,每次1~2滴,日2次。 ⑧苍蛇活血汤(中医杂志1983;(12))治松皮癣:苍耳子15~24g,防风9~12g,乌梢蛇、当归、赤芍、白蒺藜各9~15g,丹皮9g,鸡血藤15~30g,生地、地肤子、白鲜皮各18~30g,蝉衣6~8g。水煎取汁350~400ml,分2~3次口服,每天1剂。加减:皮损在头部或上肢明显者,加首乌、夏枯草;皮损下肢明显者,加川牛膝、黄柏;疹色鲜红、呈点片状分布,血热证明显者,加山栀、连翘、苦参、黄连等;疹色暗红、脱屑多,而基层浸润较厚,舌苔厚腻脉滑者,加萆薢、苡仁、赤小豆;口干、便秘,或皮损表面皲裂较多者,加胡麻仁、生大黄;瘙痒明显,或皮损日久难恢复者,加蜈蚣、全蝎。 ⑨苍耳子油(武汉市医学科研1985;(3))治皮肤病:苍耳子油胶丸,每丸含油0.167ml(相当于生药3.5g)。每日服2次,每次1丸。孕妇忌服,儿童减量,连服1~3周。 ⑩苍芩汤(江西中医药1985;(5))治鼻渊:苍耳子12g,黄芩18g,辛夷花10g,防风15g,甘草6g。加减:头痛甚加羌活、白芷;头昏加菊花、刺蒺藜;鼻塞甚加路路通、通草;涕中带血加茜草、茅根。 ⑾苍耳散(新中医1989;(4))治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苍耳子15g,白芷、桔梗、川芎、防风各12~15g,甘草、细辛各6g,辛夷12g,黄芩、连翘各15~20g。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 ⑿内蒙古中医药1991;(2):“治泌尿系感染:苍耳子250g,炒焦,加水600ml煎取药液约400ml,再加入红糖100g。1次服用,1次无效者,次日再服1次,最多不超过2次。小儿用量酌减。”

单方应用:①《食医心镜》:“治风湿挛痹:苍耳子90g,炒为末。以水300ml,煎取150ml,去渣呷。” ②《洞天奥旨》:“治大麻风:苍术500g,苍耳子90g。各为末,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日3服,每服6g。忌房事3月。” ③《千金方》:“治大腹水肿,小便不利:苍耳子灰、葶苈末等份。每服6g,水下,日2服。” ④《千金翼方》:“治牙齿痛肿:苍耳子150g,水2000ml,煮取1000ml。热含之,冷即吐去,吐后复含。茎、叶亦可。” ⑤《经验广集》:“治疔疮恶毒:苍耳子15g。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出。”

医药家论述

①倪朱谟《本草汇言》:“枲耳实,通巅顶,去风湿之药也。甘能益血,苦能燥湿,温能通畅,故上中下一身风湿众病不可缺也。” ②张德裕《本草正义》:“苍耳子,温和疏达,流利关节,宣通脉络,遍及孔窍肌肤而不偏于燥烈,乃主治风寒湿三气痹著之最有力而驯良者。又独能上达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风病之要药,而无辛香走窜,升泄过度,耗散正气之虑。”

参考文章
  • 鱼鳞病患者小心苍耳子皮肤科与传染
  • 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中医中药

相关推荐:唐立淇12星座周末

苍耳子百科介绍

上一篇:美味牛肝菌

下一篇:菟丝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112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