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论文诗词网 > 成语词典 > 动植物百科 >

瑜伽行派

2021-08-17 20:18动植物百科 人已围观

简介[拼音]:yujiaxingpai [外文]:Yog╣c╣ra 印度大乘佛教两大主要派别之一。因其注重瑜伽观想,故名。它的主要理论为“唯识无境”,故又称“唯识派”。中国传统称为“大乘有宗”。佛教...

印度大乘佛教两大主要派别之一。因其注重瑜伽观想,故名。它的主要理论为“唯识无境”,故又称“唯识派”。中国传统称为“大乘有宗”。佛教传说该派尊弥勒为始祖,但弥勒是否历史人物尚无定论。一般认为4~5世纪的无著、世亲兄弟是该派的奠基人。

该派认为心识产生以后有一种作用,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为识的对象,即所谓“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因此判断世界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本身并非真实的客观存在;只是由于人们认识不到这一点,才把它执为实在的外境。他们把识分为八种:有了别及思虑作用的前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作为潜在的自我意识的第七识末那识,以及作为前七识的根本及核心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其中阿赖耶识执藏着世界万物的各种名言(概念)种子,这些种子从潜在状态转为显现活动时,便变显出世界万物(见唯识)。他们提出三性说,以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解释一切认识现象的有、无、真、假。用“五位百法”建立佛教名相分析系统。世亲以后,该派曾长期以那烂陀寺为中心进行活动,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5~6世纪起,瑜伽行派分成两派:以难陀(约450~530)、安慧(约 475~555)为代表的唯识古学及以陈那、护法(约530~561)为代表的唯识新学。难陀首创见相两分说及种子新熏说。他认为,识在活动时可分为认识的主体“见分”及认识的对象“相分”,所谓认识就是由见分去认识相分。而此时所得到的新的经验与印象,被收纳蕴藏在阿赖耶识中,又熏习成新的种子。难陀认为见、相两分中,见分是识自体,真实存在;相分是转变出来的,虚妄不实。因而后人把这一派学说称为“无相唯识派”。安慧基本上继承难陀的思想,不过他承认陈那提出的“自证分”,同意三分说,但安慧认为只有自证分才是实在的,见、相两分都虚妄不实,故也属无相唯识派。 陈那认为除见、相分外, 还有“自证分”。见相交涉的结果,就是“见”了解“相”。这种了解,是亲切的自知,所以叫它“自证”。自证是用来作为心的自体的,同时用来证明自体的作用。并认为见、相、自证三分都是真实的。护法在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证自证分”。他认为见、相两分是一重关系,属于心的比较外围的部分。自证分属于心的核心部分,属于内缘。而内缘又有能所。“能”,就是证自证分;“所”,就是自证分。这又是一重关系。由这两重关系构成包括“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四分说”。他还调和种子新熏、本有两种观点,主张既有新熏,也有本有。由于这一派主张相分真实有体,见分缘相分为境时,见分上会生起相分之“行相”,故后人称之为“有相唯识派”。瑜伽行派后与中观派合流,形成瑜伽中观派,并最终融合在密教中。

瑜伽行派的主要经典有:《瑜伽师地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辨中边论》、《缘起论》、《大庄严经论》、《大乘成业论》等。瑜伽行派思想很早就传入中国,南北朝时菩提流支的地论学派及真谛的摄论学派所传基本上属唯识古学;唐玄奘的法相宗主要传译唯识新学。


相关推荐:1960年属鼠的五行是

瑜伽行派百科介绍

上一篇:梅尔克维奇卡,И.

下一篇:府、州、县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112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