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论文诗词网 > 成语词典 > 经典图书 >

岁月无痕

2022-03-16 13:48经典图书 人已围观



岁月无痕

基本介绍


作者: 单刚 / 王英辉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263
定价: 50.00元
ISBN: 9787802115484

书本简介


本书生动的记录了20世纪各代留苏学子们的奋斗历程、学习成绩、精神风貌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信念坚定、理想远大、追求执著,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是他们共同的特质,谨以此书纪念毛泽东同志“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讲话五十周年。

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早上七点四十分,十七岁的我,作为中苏关系解冻后国家第一批派往苏联的大学生,登上了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列车徐徐启动了,并且越开越快,而父亲仍在追着火车跑,边跑边向我招手,可终于什么也看不见了。刚刚与父母亲人潇洒道别的我忍不住痛哭失声,心里竟是那般茫然,不知这隆隆列车要将我带到怎样遥远而陌生的国度……
第一章 大浪淘沙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壮怀激烈的青年人,来到莫斯科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大学校园内的狂风骤雨,引导他们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章 烽火绿洲
这是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彼此之间用流利的俄语交谈;他们相互对待如同兄弟姐妹;他们对俄罗斯的文化、饮食有着深深的依恋;他们称苏联为自己的故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际儿童院的孩子”。
第三章 开路先锋
时间一天天地飞逝。二十一个年轻人在勤奋学习的同时,心情陷入了深深的惶惑中。进入苏联最高等学府深造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了。
第四章 决策
一、 “一边倒”
毛泽东宣布,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实行向苏联“一边倒”政策。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二、 以俄为师
新国家的建设,急需大量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建设和管理人才。决策者很快意识到,现有人才水平和人才储备,与日新月异的需求相差甚远。
三、 历史意义
“按照我们所最急需的门类,最迅速地派遣若干组专家、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苏联和其他国家去作一年到两年的实习,或者当研究生,回国以后立即在科学院和政府各部分别建立发展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并且大量培养新的干部”是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世界其他大国的最迅速有效地的道路。
第五章 梦开始的地方
一、 缘起
没有任何语言基础,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准备,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犹如一群赤手空拳的战士冲上了前线。
二、 留苏预备部
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零年,留苏预备部在新中国教育的的历史星空中如流星般短暂。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从它的怀抱走出了不胜枚举的新中国领导人、科学泰斗、学者名流,还有无数为祖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各行各业的骨干。这里,铭刻了他们矢志报国的豪情;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艰难求索的足迹;这里,是众多新中国未来栋梁之材放飞梦想的起点。
三、 优中选优
到了发榜的时候,别的同学都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是籍传茂的通知还迟迟不来。他平时学习成绩优秀,考的也挺满意,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籍传茂和家人有些忐忑不安。
四、 “过三关”
留学生的选拔工作,事关国家的未来,是一项无比严肃的政治任务。因此,有关部门严格遵循一套严格得近乎苛刻的选拔标准和工作程序,以确保遴选出最可靠、最优秀的未来建设者。选拔条件是如此严格,以至于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够得上入党条件,却不一定够得上留苏条件”。
五、 “填鸭式”教学
早晨八点,同学们开始上课,除了中午一个小时午休时间,课程一直延续到下午四点半。下课后,老师离开了,可是教室里仍然座无虚席。学生们在上自习。每个人都在各自高声朗读。教室里声浪滚滚,可是居然各学各的,互不影响。
六、 伙食之好是出了名的
留苏预备班的伙食,即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相当体面的。而在国凋民蔽的建国初期,几乎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七、 比妈妈还细心
从春夏秋冬的服装,到鸡毛蒜皮的小物什,考虑的一应俱全。有了这些服装和用品,五六年中就几乎不用再添置任何东西了。就是自己的妈妈来给打点行装,恐怕也不会考虑得如此周到。
八、 “缓出国”
然而,并不是所有进入留苏预备班的学员,都能够如愿走出国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一部分人员没能如期出国。这种现象被称为“缓出国”。
九、 历史的反思
新中国的决策者和教育管理干部,根据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留学工作方向,其勇气和实事求是永远值得我们称许。而十几年留学工作的利弊得失,也有待后人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说。
第六章 五分!五分!
一、 坚持
这时候,使馆负责留学生管理的同志来到列宁格勒。他不知从哪里了解到我的情况,见到我就说:“你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了。如果你有困难,支部书记可以暂时不当。我们也可以……”他还没说完,我就跳了起来:“我还没要求回国呢?!我一定要留下!就是累死,我也要坚持下来!”
二、 军事留学生
对于这些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军人来说,这次出国留学,就是组织布置的一项新的战斗任务。这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敌人的枪口,而是坚固的知识堡垒。他们抱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战斗精神,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三、 从“吉尔”到一汽
从厂长、车间主任到一线工人,从前方生产、辅助生产到后勤管理,从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计划管理到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几乎所有的关键岗位都得到了苏联同行毫不保留、几乎是手把手的指导。
四、 中国等于优秀
中国留学生,在当时的苏联几乎成为优秀的代名词。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青年人,成为苏联教授们的宠儿。很多苏联的老师,都以拥有中国弟子为荣。在课堂上,最复杂的问题总要留给中国学生去解答;而中国学生的反应,则成了老师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
第七章 燃情岁月
一、 课堂之外
对于每个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们来讲,在异国他乡的大学生活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在课堂之外的星星点点的小事,都成为一生中值得反复回味的经历。
二、 在广阔天地间
在我们看来,不分种族、国别,我们都是国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因此,我们愿意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很自然地把苏联对本国青年的要求,看作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我们把每一次身体的磨炼,都看作是一次思想教育活动,是对自己思想品质的一次考验。
三、 风自东方来
这些年轻的学子,恰似从东方古老大陆吹来的一股清新的风,驱散了几百年的偏见与隔阂,将友谊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白桦林的土地上。
四、 心手相连
当周维推开房门,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柳芭阿姨伏在桌子上睡着了。开门的声音把柳芭阿姨惊醒了:“真抱歉,我怎么睡着了?”周维满怀愧疚地走上前去:“真对不起,我一玩起来把辅导的事给忘了……”没想到柳芭阿姨马上摆摆手说:“没关系。我们现在开始吧。”
五、 惜别
朱育理的演说多次被听众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当他结束最后一句话,激动的听众立即一拥上前,如潮水般淹没了他。钢笔、校徽,……他的身上顷刻间缀满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乌拉”、“乌拉”的欢呼声如浪涛一般,在沸腾的人海上空往复掠过。
第八章 润物无声
没有冗长的说教,没有枯燥的理论,就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学子们领悟了什么是科学家的品格,什么是科学的光辉。与知识和技能相比,来自苏联的师长们所表现出的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肯随波逐流的高贵人格,才是我们继承的最大财富。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 异乡亲人
留学生管理处不仅是国家管理留学人员的机构,更是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依靠。他们通过辛勤的工作,为广大学生顺利完成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开辟了坦途。
二、 关怀和勉励
这时,周总理的浓眉猛地一挑,立刻环顾四周,大声喊道:“刘晓呢?刘晓大使在哪里?”他紧紧盯着挤到身边的刘晓,表情严肃地说道:“你要安排王淦昌坐火车回国。飞机票退掉。你们使馆要派一个专人全程护送!”
三、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暴风雨般的掌声、口号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从大厅的一个角落传到另一个角落。掌声甚至把口号声都压下去了。当毛主席过来时,后面忽然涌来了巨大的压力,使我勉强支撑住没有倒下去。这时我的手已经拍的通红了。”
第十章 红莓花开
一、 相濡以沫
“这都是程海同学给我写的信,我一直珍藏到今天。从第一封到最后一封,一个都不少。这是我最珍贵的宝贝。”老人满怀柔情地抚摸着那厚厚一迭已经有些陈旧发黄的信笺。这一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恋爱中年轻少女的浪漫情愫。
二、 坚守承诺
“所有的苏联同学都对我说:‘你太傻了!你的丈夫不会等你三年的。他一定有别的女人了!’。我当时就回答:‘我相信我的丈夫!’。这是一种信念。就是这种信念支撑我安心完成了学业。”
三、 异国情缘
如今,那些白桦林中的海誓山盟,那些红莓树下的恩恩怨怨,都早已随风而逝,如同寒冷北国凋零的树叶,褪色成为浅淡的记忆。然而,那份纯洁的情感,那份真挚的爱情,却永远伴随《红莓花儿开》的歌声,在两国人民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第十一章 相煎何急
一、 功过评说
池秀峰抽出题签一看,眼前一黑:最后一道题的题目赫然写着:“你如何评价斯大林?”天哪,怎么会这么倒霉?!
二、 山雨欲来
此刻,泪水顺着老人皱纹纵横的面颊流淌,浸湿了花白的胡须。老人缓慢地走上列车,伸开颤抖的手臂,把身边最近的一个留学生揽入怀抱,一边摸挲着年轻人的后背,一边嗫嚅地重复:“永别了,我的孩子!永别了!”
第十二章 风雪白桦
一、 磨砺
没有荣耀的光环,没有媒体的喧嚣,更没有自命不凡的浮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的留苏学子们,就像一滴普普通通的水,融入到奔腾的江河中。
二、 雷霆之锤
和苏联有关的一切都成了罪恶。因愤怒而疯狂的人们冲进家中。那些承载着留学记忆的温馨的照片、关爱的书信、精致的笔记,还有那些节衣缩食购买的专业书籍和资料,统统被翻出,撕烂、践踏,在熊熊烈焰中化为灰烬。
三、 风雨兼程
为了那份沉重的责任,更是为了证明自己人生的价值,这些两鬓斑白、拖家带口、身心俱疲的中年人,和比自己整整小了一代的年轻人,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
第十三章 百川入海
一、 自己的家园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四日,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成立了。从此,饱经沧桑的留苏学子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 情感的纽带
捐款、慰问信、各种药品和药方,如雪片般飞到身患重病的张树平、黄士杰夫妇手中。时隔三十年,昔日绵绵的同学情谊已凝炼成醇厚的亲情。
三、 重逢在山花烂漫时
老同学们一见面你拉着我的手,我挽着你的臂,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情,诉不完的思念。当看到这群早已是爷爷奶奶的老人们嘻笑打闹,看到他们脸上浮现出的年轻的红晕,听到他们彼此称呼对方的昵称,我有一种时光倒转的感觉。时钟仿佛一下子回拨了五十年。
第十四章 跨越世纪的情谊
五年,乃至于更长的留苏岁月,对于每个亲历者来说,都只不过是漫长人生旅程中短暂的一瞬。几十年过去,那些曾经遇到的人,大都已面目模糊;那些曾经经历的事,大多已随风而逝。可是,有些东西却在不经意间沉淀在记忆深处,于无声无形中浸润我们的心灵。
一、 桃李恩情
“你就是我的俄罗斯妈妈!”张奇虹扑到老师怀中。老师灰白的发梢温柔地拂过脸颊,泪水流入嘴角,酸酸的,甜甜的……
二、 跨越世纪的友谊
到苏联三年了,这是头一次吃上真正家乡的饺子。这是祖国的饺子,这是家庭般的温暖!这是怎样深厚的情谊!在温馨的灯光下,鲜艳的五星红旗映红了年轻人的面颊。大家一声不响地吃着,眼中噙满泪花。
三、 异国手足情
十几天以后的一个夜晚,在遥远的莫斯科,年逾花甲的基拉准备休息了。她的女儿尤丽亚在看电视。突然尤丽亚跑进她的房间:“妈妈,我们正在看‘关于中国’节目,上边一个中国妇女正拿着你的照片找你呢!”
四、 重返白桦林
二十年的彼此隔绝,使得中国和苏联成了彼此最熟悉然而又最陌生的邻邦。长时间积累下的猜忌、防范,乃至敌意,更是像一把无形的大锁,禁锢着两国交往的大门。老一辈留学生在苏联人民心中播撒的友情,成为开启信任之门的钥匙。
第十五章 共和国永远铭记
我只想用有限的笔力和有限的篇幅,描绘我所随意采访到的,或赫赫有名、或默默无闻、但同样散发着人格光辉的人物,如同随意撷取几个零星的水珠,借以折射出整个海洋的宽厚和伟大。
一、 国之栋梁
与二三十年代留学苏联的前人相比,这批被称为“第三代领导人”的领导集体固然很少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血雨腥风。然而,他们却以其优雅、谦和、持重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全新形象。
二、 敢向沧海缚蛟龙
考察船就像一片落在狂风巨浪中的树叶,时而被抛到波峰,整条船悬在空中,螺旋桨都露出了水面;时而被大浪埋进浪谷,整个船没入水中,如同潜水艇一样。
三、 托举中华腾飞的翅膀
在试车现场,钱学森激动地说:“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克服了不稳定燃烧问题,标志着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从此进入了自由王国!”
四、 筑起新的长城
五六十年代的军事留学生,接受了苏联完整的、正规的军事教育。不论其学习的系统性,还是专业的针对性,都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他们的成长,我军在军事指挥、技术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一大批年轻化、专业化的军事将领脱颖而出,成为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骨干。
五、 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
朱训在报到时才发现这是一个误会。用人部门求贤心切,发生了“张冠李戴”的差错。尽管如此,朱训还是满心欢喜地服从了组织的分配,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奉献了二十五年的宝贵年华。
六、 干一行爱一行
昨天还在领导尖端技术的科研攻关,今天却要管理一家垂危的大型进出口企业。这次改行的跨度之大,不亚于天壤之别。可是在陈为江看来,这都是组织分配的工作,都要义无反顾地做好。陈为江那被同事誉为“计算机”的大脑又一次紧张地运转起来。
七、 彩虹之桥
一曲奏罢,盛中国再次深情地向观众说道:“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一盏希望之灯。不论火苗多么弱小,也千万不要让它灭掉。只要它不熄灭,我们就可以重燃希望之火,就可以重建我们的家园!”
第十六章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信念,支持他们甘愿将青春和生命托付给祖国,虽忍受重重艰辛和苦难却仍旧无怨无悔?在那种近乎于苦行般的自律与虔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为动机?
第十七章 新的篇章
“善邻胜远亲”。经过十余年精心的呵护和引导,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邻邦的关系已经步入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两国必将携手迎来共同的繁荣。
我们期待着,留苏学人的精神火炬,将在新一代留学生手中传承下去。
历史,将迎来崭新的篇章。
后记

岁月无痕图书介绍 : 直接购买

上一篇:瓦文萨自传

下一篇:The Mist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112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