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论文诗词网 > 成语词典 > 资讯分享 >

曾国荃后代出一牛人

2021-02-12 17:07资讯分享 人已围观

简介导语:时光如流水,多少著名人物都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显赫一时曾国藩家族现在怎么样呢?当年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荃没想到后人出了一个牛人!那么曾国荃后代出一牛人是谁...

导语:时光如流水,多少著名人物都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显赫一时曾国藩家族现在怎么样呢?当年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曾国荃没想到后人出了一个牛人!那么曾国荃后代出一牛人是谁呢?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人,曾国荃第四代,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生,新疆生产兵团离休干部,晚年从事曾国藩,唐群英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尤以《评朱东安〈曾国藩传〉》,

曾国荃后代出一牛人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启超评曾国藩

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蒋介石评曾国藩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泽东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他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使其成为19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正如一副对联对他的评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曾氏家族同样是个传奇!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繁盛到三代。而曾国藩终生倡导寒素、勤勉、笃学的家风,其家族在二百年间英才辈出,共产生杰出人物24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至今没出现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留下了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诚修祭祀、善待邻里,是治家之法。这八个字,影响了曾国藩的一生!

先说书、蔬、鱼、猪四字。百姓家,首先要园中有蔬,塘中有鱼,栏中有猪,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大人们辛勤劳动,持家有方,就会丰衣足食;小孩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做到了书、蔬、鱼、猪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 △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勤俭持家,读书明理,首先要讲究两个字:早和扫。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家中儿女们只要发奋读书,勤于劳动,修身养性,成就事业不就指日可待吗?

在治家中,还要强调考和宝两个字。考,即诚修祭祀,告诫家人要诚心缅怀先人;宝,即善待邻里,告诫家人要友善对待身边的人。诚心、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一种淳朴的民风。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曾国藩六世孙曾樾曾说过:先祖曾国藩是一位将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经世致用的贤者。在我看来,他留给我们的家风就是两个词:读书和勤俭。曾国藩曾为后人留下十六字箴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家俭则兴。曾国藩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人勤则健。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一千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不希望后人当官

在中国古代,包括今天,大家似乎都认为,当官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曾国藩却不这样想,他一生没让曾纪泽去考科举。为什么呢?

第一,如果专注于科举,只问成绩不问品德,这个孩子有可能成绩不错,但是性格、品质上会出现问题。所以曾国藩经常说科举误人太深。

第二,即使科举成功,进入仕途当了官,那又怎样呢?曾国藩身为官场中人,他知道多数读书人在官场沉浮多年,混到了功名利禄却丢失了初心和人品。

曾国藩

不愿做大官做什么呢?曾国藩说,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君子在任何环境下,不管是富还是穷,都能找到内心的快乐和宁静。

曾国藩经常思考,历史上很多世家大族为什么迅速衰败?他最终发现,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他说: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贸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故教造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绝不留钱财给后人

由贫贱而富贵的曾国藩,对富二代官二代的腐化堕落现象有深刻洞察,所以他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早在道光二十九年,在京师做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写信给弟弟说: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国藩再次申明: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他提倡寒士之风: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不留财产给子孙是一种大智慧!多少官员为给子孙积攒钱财而身败名裂,多少商人为给子孙积累财富而劳累致死?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

曾国藩言出必行,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他去世后没给子女留下什么遗产,这和李鸿章大不一样,李鸿章给子女留下了4000万的家产。曾国藩给子女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使他的子孙后代多有成就。

后代杰出者240余人

没有一个败家子

曾国藩家族在200年间,子孙之杰出者240余人,在多领域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后人中很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或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职称,但是到政府当官的特别少。

在外交方面:曾纪泽1879年收回伊犁南部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曾广铨担任过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还有翻译家曾约农、曾宝葹、曾宪森等。

在数学方面: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曾广钧、曾昭权、曾昭桓、曾宪源、曾宪琪,以及曾宪澄、孙曾卫等都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

在化学化工方面:曾广植是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曾广植子女曾昭氚、曾昭氙、曾昭氕,以及之后的曾昭抡,都是留美化学硕士或博士。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

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美术教育家曾昭杭、文博专家曾昭燏、篆刻家曾绍杰、导演曾宪涤、画家曾宪杰、清史专家曾宪楷。曾国荃、曾纪泽等众多曾氏家族成员书法造诣颇深。

在军政与实业方面: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党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曾昭承,曾任台湾工矿公司总经理。

曾氏后人继承了曾国藩的优良品格,二百年间未出一个败家子,他们恪遵先祖遗言,慎独敬事,仁爱勤勉,实现了曾国藩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曾国藩家书》精选

曾国藩一生一共写了1500多封家书,他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教育弟弟和孩子们。下面摘录几则《曾国藩家书》:

一、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的。

二、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三、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四、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五、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矣。

六、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七、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曾国藩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而且巨,尽管史学界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但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早已被社会公众所欣赏。他所留下的《家书》,不仅影响了曾氏家族的好几代人,旧时代的读书人也几乎人手一册。即使在当代,由各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曾国藩家书》作品,仍很受读者的欢迎。能够感动读者的,除了书中那些通俗而亲切的家训格言之外,那就是还有一个成功的、且最具说服力的家教案例:湘乡曾氏文化世家。

曾国藩(资料图 图源网络)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是湖湘文化世家的典型代表,构成这个文化世家主体的是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

在科举考试时代,这个人才群体中有秀才、监生、优廪生、优贡生、举人、进士达20余人。废除科举考试之后,这个人才群体中有160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除曾国藩、曾国荃等因军功受到清政府封赏外,有一大批杰出人才在许多领域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以驻英、法大臣兼驻俄大臣的身份,于1879年赴俄谈判,据理力争,收回伊犁南境地区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曾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后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是著名的翻译家。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还有曾约农、曾宝葹、曾宪森等翻译家,都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数学方面:曾国藩次子曾纪鸿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著作行世。曾纪鸿的后裔曾广钧、曾昭权、曾昭桓、曾宪源、曾宪琪,以及曾国潢的玄孙曾宪澄(美国史蒂芬斯学院数学系硕士),第六代孙曾卫(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等都精通数学,他们或以数学为专业,或供职于与数学相关的公路、铁路、电机、采矿、计算技术等行业。

在化学化工方面:曾国华之孙曾广植(又名广锜),先后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曾广植两儿一女,分别以化学气体元素命名。长子曾昭氚,留美化学硕士和工商硕士;次子曾昭氙,留美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女儿曾昭氕,美国俄亥俄州玄大学化学博士。此外,曾广植的次媳容勤奋也是留美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Loyala大学博士后;女婿孙永奎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工博士。可以说,曾广植这个家庭已成为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中新兴的化学世家。曾国潢之曾孙曾昭抡,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建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家高教部副部长等职,是我国新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文化艺术方面:曾国藩的曾孙曾昭杭,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前曾任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专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孙曾绍杰是著名篆刻书法家,台湾文化大学教授;玄孙曾宪涤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法西斯细菌》剧中饰演主角,后导演多部电影。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杰是著名画家,曾聘为澳门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联合国文教委员;玄孙女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玄孙曾宪棨,美国奥克兰加州大学大众传媒学硕士,台湾国防电视制作中心主任。此外,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书法艺术上大都造诣颇深,如曾国藩、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纪芬、曾广钧、曾宝荪、曾约农、曾昭燏等,其中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曾昭燏的书法艺术成就尤高,后人以书法家视之。

在军政与实业方面: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党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国潢的曾孙曾昭承,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曾任台湾工矿公司总经理;曾孙曾绍杰,既是书法家,又曾担任台湾电力公司董监。

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医学方面:有曾宝菡,她是曾国藩之曾孙女,广济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广济医学院儿童骨科部主任。曾宪森是曾国藩的玄孙,曾在湘雅医学院任教,其女儿沈一(随母姓),北京海淀医院护士长。曾宪文是曾宪森的弟弟,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洛阳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他的女儿曾利,河南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曾宪文的孙女曾子凌,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医师。曾宪衡亦曾国藩玄孙,湖南医学院教授……曾国藩直系六代,从事医务工作者多达18人。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国葆玄孙曾宪订,是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曾任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分院院长。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从事医务工作者近30人。人称杏林世家。

此外,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曾宪朴,他是曾国荃之玄孙,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澳大利亚大学终身教授,建国后任四川农学院教授,是我国园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在铁道交通方面,有曾昭桓和曾昭亿,都是曾国藩之曾孙。曾昭桓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系,归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曾昭亿毕业于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先后聘为湖南大学教授、长春商专教授。在电机学方面有曾昭权,他是曾国藩之曾孙,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毕业,建国前后任湖南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大人才群体中,有一批杰出的女性人才。除前文中已提及到的曾昭燏、曾昭氕、曾宝菡、曾昭懿、曾宪楷外,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同叶剑英结婚,1946年曾任邓颖超的秘书,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国华之孙女曾广镛,创办长沙淑慎女校;曾国藩之曾孙曾宝荪,创办长沙艺芳女校;曾宝荀,主持长沙艺芳小学。此外,在曾氏文化世家的女性人才群体中,还有三位才女媳妇。

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资料图图源网络)

一位是郭筠,曾国藩的儿媳,曾纪鸿的夫人,其父郭沛霖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

二位是刘鉴,她是曾国荃的儿媳妇,曾纪官的夫人,她的祖父是清嘉庆朝大学士刘权之;

三位是陈光璐,曾国潢的儿媳妇,曾纪梁的夫人,她的祖父陈岱云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

这三位才女媳妇对曾氏文化世家的形成和发展所取的促进作用较大。另外,曾氏家族女儿所生之子,也有不少杰出人物。如:聂其杰,是曾国藩之女曾纪芬与丈夫聂缉椝之子,建国前曾为上海总商会会长;俞大维,是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与丈夫俞明颐之子,1946年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部长;张庚,是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菱与丈夫姚源伦之子,建国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这些杰出人才,可以视为湘乡文化世家人才群体的外延。

纵观湘乡曾氏文化世家,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延续时间长,文化生命力仍然旺盛。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起源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形成于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历经八代,至今已有160余年。在此160余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清代后期短暂的中兴、帝制的终结、民国的动荡、建国后三十年的折腾和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这个以耕读传世、军功起家的文化家族在此社会巨变之际,也饱经风霜,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个文化大家族中,有因同情戊戌六君子而服毒自杀的曾广和;有在抗战中血洒疆场的曾昭正;有出于民族义愤投笔从戎的曾昭鏻;有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革命家曾宪植。也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曾昭懿和曾宪洛等。对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来说,160余年的风风雨雨,不仅没有被摧毁,而且正以一种蓬勃之势向前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奇迹。

目前,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但都能以曾国藩的故乡湘乡为文化的发源地,说明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血脉仍在这个家族中流淌。在湘乡文化世家成员中,无论是本籍还是客居他乡,无论是从政还是执教,也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彼此保持着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尊敬的亲情关系。

第二,人才集中度高,文化跨度大。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由一个家庭而衍生如此多的人才,在湖南几乎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跨度大,其学术成果既有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创新,如史学、考据学、书法篆刻艺术等,更多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新的开拓,如数学、化学、医学、电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既有继承曾氏家学渊源的一面,更具有开拓创新的一面。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某些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学术成就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文化成果丰富,且服务社会的功能强。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成就除了成员个人的学术成果外,还创造了丰富的服务社会的文化成果。教育成果方面从创办私塾、书院、翻译馆、女子学校、职业学校,到管理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选拔幼童出国,甚至到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藏书成果有包括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在内的富原堂藏书楼。刻书成果包括《国朝学案》、《孟子要略》、《圣哲画像记》、《船山遗书》,以及创办晚清时期的各种官、私书局,等等。这些文化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之所以能绵延八代,之所以能造就如此庞大的人才群体,之所以能创造如此丰富的文化成果,关键是这个家族有完整的文化理念,即治家理念,而且曾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和治家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耕读,是中国传统的治家理念,也是中国文人所理想的生活方式。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读而废耕,饥寒交织;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神位旁张贴一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曾国藩后来将其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字,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就是曾族家族的治家八诀。曾国藩将其祖父的治家八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加以提升,提出了以耕读孝友既为途径又为目标的治家主张。他在与诸弟的信中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能一代享用,能庆延一二代者鲜;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他希望曾氏家族成为耕读孝友之家。曾氏家族之所以能成就文化世家,在于曾氏后裔谨守耕读孝友的理念,并不断将耕与读的内涵加以扩展。

曾氏文化世家将耕读孝友作为治家理念,实际上向其子孙后代指明了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法则。

第一个法则

做事与做人同等重要。耕读可以代表做事,做事要有做事的态度。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等对如何做事均有论述,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勤,或者早。这个兴旺的家族,必定是个勤劳家族。孝友可以代表做人,做人更有做人的艺术。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对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如何恭敬师长同僚、如何关心部属幕宾、如何友爱兄弟子侄、如何睦谊乡党邻里,也都有大量的论述。勤、早、孝、友是曾氏家族传家的法宝。

第二个法则

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耕读二字来说,耕是基础,是谋生存;读是提高,是谋发展。孝友二字来说,孝是对前辈的继承,友是对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努力提高,重视继承,讲究发展,这应该是这个家族发展为文化世家的着力点。

第三个法则

家族的发展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耕读孝友的本义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耕的本义是耕田,它的社会意义是指某种劳动,教书的称作舌耕,写作的称作笔耕,即使是思想家的思考,也是一种耕耘,所以汉代杨雄《法言》说:耕道而得道。社会发展了,耕的手段和对象都要随时代进步。耕、读、孝、友,同样必须跟上社会的进步,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家族的文化才能发展。

中国一牛人,人称活阎王,专杀名人,却没人敢杀他!晚清权臣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此人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又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李鸿章和曾国藩还都怕这个人,甚至也没少被他欺负,此人便是人称活阎王的彭玉麟。

彭玉麟为人十分耿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不管是有什么后台。而且自己为官清廉,没有什么人生污点,想打击报复他的人也抓不住他的任何小辫子。不过在现在的人看来,像彭玉麟这样的人不仅是不近人情,简直是毫无情商可言了。

彭玉麟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中屡立奇功,又组建长江水师,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之一。在后来的中法战争中他抱病挂帅,大胆启用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彭玉麟虽然是个直性子,但当时的大清国内忧外患,正值用人之际,所以像彭玉麟这样有真才实干的人也就有了被重用和升迁的空间,但同那位合肥宰相李鸿章不同,彭玉麟不仅六次辞去肥差美缺,更不贪图名利,为官清苦。

下面皮酱就来给大家说说彭玉麟的性子究竟有多直,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的大将,与曾国荃一起都是曾国藩的下属。傻子都能从名字上看出来,这曾国藩和曾国荃是哥俩儿。有着这层关系,彭玉麟就算是不巴结着曾国荃,也应该敬而远之。但出人意料的是,雪帅彭玉麟竟然三次给曾国藩写信要求杀掉曾国荃,把曾国藩都给气病了。

原来这个曾国荃虽然也很能打仗,但是为人太过于残暴,经常滥杀无辜,打下安庆以后曾国荃把投降的太平军全部杀害,得了个剃头匠的称号。攻陷太平天国的首府天京也就是南京后,湘军在曾国荃纵容下,肆意践踏妇女,屠杀无辜百姓,曾国荃本人也是捞得了不少好处。

彭玉麟对这些事情十分愤慨,两次上书曾国藩要求他大义灭亲。曾国藩也是自知理亏,面对咄咄逼人的彭玉麟也是没有办法。

我与曾国荃后人的交情

叛逆子孙曾付伟

我1987年9月大学毕业回老家双峰县城关中学教书,教初一,班上有个学生曾付伟,成了老师的心腹大患,班主任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全班纪律很差,除了我上数学外,其它课可能无法上了。初二,改为我当班主任,班上纪律彻底改观,科任教师和家长十分满意,对我倍加赞赏。其中有曾付伟的家长,经常到学校来与老师勾通,一位是他母亲,个子不高,很有涵养,说话和气,不急不躁,不管小孩发生什么事情,是我叫她来还是我怒气冲冲去他家告状,她都不会生气,不会大声说话,责骂小孩,我现在想来,这是何等境界!除了他母亲,还有一个就是他爷爷,七十岁了,拄拐杖,经常咳嗽,也经常来学校。现在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给我用那种瓷缸装牛肉送到学校给我吃,那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美食,现在记忆犹深。另一种美食就是我晚上去他家访,常常能吃到他妈做的糖水鸡蛋,那也是难得品尝到的。 我常常对他们夸夸其谈,大谈教育方法和道理,我不知道,他们的身世。直到近几年,才从曾付伟口中知道,他们一家是曾国荃后人,曾付伟是第六代。不过为从他们家的墙壁上的字画,知道他们不是一般人家,曾付伟的奶奶都有很多诗给我过。也许,我的教书生涯,与其说是我在教学生,还不如说,从他的母亲和爷爷身上,学到了很多教育的道理。 从曾付伟母亲和爷爷口中,我得知他们对他寄托很大的希望,当时,我不知道这份希望,其实还沉淀着一个家族的梦想。他爷爷本身由于被错当成反革命,被抓进监狱,后来批反,下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为发现小伟(曾付伟家人叫法)天资过人,回到湖南,因为湖南的教育比新疆发达。据说开始是住在湘潭的亲戚家,小伟在那上小学,表现出了出众的组织才能,那时才几岁,所以他们下定决心,回老家双峰定居,在我们学校附近的村子买了一间平房。在小学阶段,是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成绩出色。 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就完全变了。不学习,每天在学校上课讲话,打架,因为打不过人家,要他家里帮他吊沙袋,要练拳。完全使全家人的希望化为乌有,后来我做班主任,他变好了很多的,可是对学习还是提不起太多兴趣,我到他家去的次数很多,平均每周两三次。他爷爷说,他坐在桌子的一边,小伟在另一边,把小说放到桌子底下偷偷看,可见其顽皮程度。幸好有这么好的知书达理的母亲和爷爷,奶奶,不然,他那段时间非走上邪路不可。事实上,小伟的不懂事,顽皮,不仅是初中,就是他到了高中,还经常因打架,在派出所进进出出。 我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他家人分认可,他们对我非常好,我们成了莫逆之交。后来我结婚,他妈亲身帮我买布料,做衣服,借钱给我。后来我教完这一届,调去另一所学校,他们还送匾给我,放爆竹欢送。 我们这种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这次回老家,听说小伟爷爷病重,多次到他家看望。

坎坷一生曾启球

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人,曾国荃第四代,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生,新疆生产兵团离休干部,晚年从事曾国藩,唐群英研究,先后在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尤以《评朱东安〈曾国藩传〉》,《论唐浩明历史小说〈曾国藩〉之得失》更具影响,引起震动,四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重评太平天国〉,〈重评曾国藩〉,〈曾国藩与左宗棠交往之迷〉和〈孙中山与唐群英〉,〈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秋瑾和唐群英〉,曾分别在香港台湾发表,并经美国〈世界日报〉全文转载,引起国际重视。

著有〈一代女魂--唐群英的传奇故事〉,〈评说曾国藩〉,〈古今名人珍闻轶事〉,〈知足佬诗联选〉,〈换骨记〉等书。

曾启球的一生无疑是坎坷的。1937年抗战爆发时,年满18的他,丢下教鞭,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生后,参加抗战,流过血,立功功。解放战争期间,转业教育,继而复任军职,官至中校副团长,坚持不上内战战场,后起义。解放后,被错误的加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身陷牢狱,劳改达21年,67岁才平反,又过了21年了。

现在,老人已九十高龄,卧病在床,不能行动,靠氧气维持生命,他的孙子小伟,尽孝床前,十分用心。那本他的自传〈换骨记〉,等待出版。也许老人等不到那天,我已经有了这本书的初稿。小伟的妈曾姨前几天还问我:书看了吗?

这是放在他家客厅的奖杯:〈诗三首〉荣获中国作协举办的作品评比二等奖。

民间神医曾宪果。

就是小伟的妈,我叫她曾姨。所以用这个称呼,是因为她的医术实在神奇。她虽然一生没学过医,但是由于家人,她的父母长期有病,她还有一个从小生病的女儿,是小伟的姐,加上自己也有病痛,久病成良医,自己钻研医术,她父母和自己的病,都是她配药治疗,她说,效果都很好。她有很多独特的药方。 04年,我姨妹病危,年仅30岁。姨妹从小生病,有严重的肝硬化和心脏病,不久前还在长沙湘雅医院做过心脏手术,手术没能挽救她的脆弱的心脏。我知道她日子不多,回家探望。深夜,在下车后,漆黑一片,找不到路,在田野之间晃荡了两就小时,终于找到岳母家,病危的姨妹只能倘着,后面用高高的被子垫着,不能倘下去,倘下去就不能呼吸,也不能睡觉,一睡就会出不了气,就醒了。所以病危的她,直到死,都没有睡过一个觉。 我后来到小伟家去,说起我姨妹的病,曾姨说她去看看。我开始还不知道她钻研医术,我领她到岳父家,(岳父也病了多年,后来不久,两人先后相差一月去世。)她看了后,开了中药,我随即跟她回县城,在药店里买好药,又立即赶回,把药煲好,让姨妹服下。 第二天早上,奇迹就发生了,我那奄奄一息的姨妹,居然走下床了,还能自己涮牙,此前她一直不能下床了。早上的时候,还吃了饭。我想一定是曾姨的药的作用,我立即打电话告诉她,她听了也很高兴,她毕竟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她不是医生啊。 后来,我看到姨妹好转,就回来了广州,那次我抓的药,也可以吃一个星期。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我再打电话回去,家人没有再给她抓药,他们说,也没多大用,本来曾姨交待,吃中药就不能吃西药,他们后来又让她吃起了西药。不久,姨妹死去。 也许姨妹病入膏肓,即使是神医,也回天无术吧。也不能怪家人没有尽心,她病了那多年,他们已经没有信心了。 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曾姨的父亲有多种疾病在身,都是她全力照顾,能活到现在九十高龄,实在难得了。她除了给父母治病,还得给自己治病,她有骨质增生,也是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疼痛难忍,看了多年没有好转,后来自己研究,基本好转。再是女儿有病,也是她一手照顾。上次我回家,和她说起我婶母的头发变白,她也有办法,说她也是这样,自己给治好了。再就是,她听我说,她对某些病,都有独特的药方。很多人闻讯找她看,她也是碍于情面,给人看看。 她跟我谈心说:我这一辈子,正是冤枉了!我知道她这句话的含义。 她从小想当医生,立志长大考入医科大学。可是受到父亲牵连,梦想不能实现,后来父亲平反,她又要照顾家人,只好放弃个人梦想,蹉跎一生,可叹可惋!。

曾国藩回了封信给曾国荃,曾的后代却直到清朝灭亡后才敢向外展示

曾国荃自曾国藩安排他围攻安庆后,他就全心无杂念的扑在了这战场之上。这对曾国藩来说,倒是打心底欢喜,只是老九沉迷过深,对于他的书信询问,此时回复的却不似从前般有耐性和及时。曾国藩有些苦恼,可曾国荃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暂且也就只能做到姑且放任之,然清廷这边,却似乎没这么有耐心,转眼,他们便把一份十万火急的圣旨给送来了。

曾国藩小心翼翼的看完后,大致了解了上面统治者的要求,洋人入侵,清廷十万火急,于是慈禧决定宣曾国藩带兵入京勤王。然常年的战争和对清廷前途的预判,曾国藩此时却表现的些淡定,他约莫着自己即使带兵去了也无作用,但为人臣,这勤王之事又必做不可。曾国藩开始陷入了焦虑中,于是他写了封信给自己九弟曾国荃,毕竟他如今是湘军的总统帅。

而对付朝廷这边,曾国藩又询问了自己身边的李鸿章,得出了拖字的秘诀。本来送信就不是很便利,曾国藩约莫着,拖上十几日,待朝廷见到自己的回信时就应该是一个月后的事了,而此时,说不定洋人早已经入侵了京城,达成了和议。曾国藩觉得此计甚妙,心情也有了稍微的好转,然此时九弟曾国荃的一封信却打破了他的好心情,他甚至开始夜不能寐。

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询问曾国荃,若自己回京城勤王,九弟能否率兵陪同,共成大事。可对曾国荃来说,此时此刻这样提出来的做法简直就是荒唐,因为此时的他正围堵着安庆城,正要一炮打响扬名立世,此时若随着入京勤王,前面的功夫就会是功亏一篑。于是他在信中狠狠批了大哥曾国藩的想法,并诠释了自己对于当今政治的一些看法,直言咸丰皇帝不会用人,甚至认为清朝灭亡与否,和自己的干系不大,没了清朝的瞎指挥,自己反而能更快的平定太平天国。

曾国藩看后,大气都不敢出,他没料想到自己的老九会如此大胆,给自己的回信能这样大逆不道,稍微不甚,曾氏家族就要被诛杀干净。待看完信后,曾国藩没有一刻犹豫,他提着灯就将信给烧了,随后回了封异常严厉的信给曾国荃,此信据历史记载,由于其信的内容,曾氏后代一直没敢传示给外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岳麓版的《曾国藩全集》中公开。

信中,曾国藩言:初九夜所接弟信,满纸骄矜之气,且多悖谬之语。天下之事变多矣,义理亦深矣,人情难知,天道亦难测,而吾弟为此一手遮天之辞、狂妄无稽之语,不知果何所本?…不忘君,谓之忠;不失信于友,谓之义…弟谓切不可听书生议论,兄所见即书生迂腐之见也。

很明显,曾国藩向其弟说明了三层意思。其一,露骨的讨论国事,不慎不智,是从政的大忌,稍微不好,还会引来满门灭族。其二,曾国荃听到小道消息就以为咸丰皇帝不会用人,乃无稽之谈。其三,不能放弃对清廷的忠诚,清朝若亡了,天下大乱,自己与国家的前途更不可预测。此信一回复,曾国荃有些后悔了,甚至有些后怕,他觉得自己过于冒进,毕竟那是关系着自己家几十口人的性命,于是他回信给了曾国藩,而曾国藩见到后也颇是满意,又回信言:

沅弟以我切责之缄,痛自引咎,惧蹈危机而思自进于慎言慎行之路,能如是,是弟终身载福之道,而吾家之幸也。

相关推荐:水鸡命人生运程如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1112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