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

85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一):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生态文明村建设方案

——繁峙县繁城镇南城街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中共关于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集体标准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出了推进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把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提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在农村建设中一个具有统观全局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角度指出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中指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表现。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生态文明村是农村发展观念的新突破

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村,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但我们还可以从生态文明村的特点和具体目标来理解它的涵义。生态文明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环境五

方面的综合概念。生态文明包括: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精神文明包括:文明化、知识化;政治文明包括:两室标准化、民主化;物质文明包括:产业化这四大方面。而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原因在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根本目的是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这并不是在强调生态环境决定政治文明,而是充分考虑了目前在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我们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提出时要使农村的发展达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党农村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而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而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在你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更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1、 文明生态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指出:“促进人和自然地协

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解决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随着生产力的不段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把握自然地能力也在提高,从而在把握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造成农村自然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片面追求粮食产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生活能源缺乏,生活方式落后等等。

看农村的文明水平,一看道路,二看住房;看农民的生活质量,一看厕所,二看炤台、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首先从优化人居环境入手,通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五项内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1)“净化”。从搞好环境卫生入手,彻底改善村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2)“绿化、美化、亮化”。村里通过栽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美化了农民的家园。(3)“硬化”。“要想富,先修路”。生态文明村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不仅打开了农村与外界的通道,而且实现了农村大街小巷的硬化,彻底改变了“下雨泥泞晴天灰”的面貌。(4)“沼气化”。为了更好的处理农村的废物(农作物秸秆、杂草、菜屑、人畜粪便,生物费杂物等),提出了“改厨、改厕、改圈”三位一体的三改政策,即号召农民家中建立沼气池,实现畜圈、厕所、厨房

的根本性改革,沼气不仅能照明而且还可以做饭,既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又很好的处理了农村中的主要废物。可以说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所带来的变化决不是农民从低矮的住房搬进了高耸的楼房,而是从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告别。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

2、 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和谐,体现了“乡风文明”的目标。

(1) 促进了人与自身的的和谐。就是要“修身”即人身修

养的提高。人与自然地和谐,不仅是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美丽心灵与环境的统一。其实生态文明村的美不仅美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更美在这里人们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识。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环境的改变不仅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文明乡村”的形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们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落后,卫生服务水平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生态文明创建对症下药,提出了“文明化、知识化”的目标,紧紧抓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契机,建立农民阅览室,积极

鼓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实现科学种田,科学致富”;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村里组建老年秧歌队,健身操队,戏迷队,歌友会等等,村民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营造了一种乐观、活跃、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氛围。新的环境铸就了人们心的环保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村民们自发倡起了“革陋习,树新风”的活动。村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村民的举手投足之间,形成了“爱知识,爱环境,爱他人,爱生活”文明的新村风。

(2) 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指出了“人同自然界的

关系直接包括着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见,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往有这样的流行话:“楼高了,人情淡了;马路宽了,人心窄了”,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决不能用物质生产取代了人情道德。生态文明村的创建,通过集体劳动的那种热火朝天,挥锹扬镐的热闹场面你能亲身感受到农民之间那种友善、团结、纯朴的民风。

3、 生态文明村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管理民主”的目标

(1) 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人既是自然性

存在物,也是社会性存在物。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二):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方案)

**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镇村环境,全力打造“以人为本,以农为魂”的生态文明乡村,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在全镇**个村庄大力开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行分类推进,一类村庄**个,二类村庄**个,三类村庄占**个,四类村庄**个。四个类别村庄标准要求从高到低,循序渐进,有层次开展综合整治,有针对性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1*年底,全镇**个村庄实现“四有”(有专业管护队伍、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项保障资金、有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四好”(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环境绿化好、村庄美化好),“四清”(清理垃圾污水、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乱采乱挖)的目标。其他村庄利用二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以“四有、四好、四清”为标准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8月份):为全面清扫、清理、清除、清运阶段。重点将村庄内外生活垃圾、杂物、“三大堆”(柴草堆、土石堆、建筑垃圾堆)等全面清除、清运;对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扫、清理。规范建筑物料堆放和设备安置。拆除村内破房、危房,清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清理河道、沟渠、湾塘周边杂草、杂物。抓好“三夏”期间日常管理,严禁出现焚烧秸秆和违规占路晒粮等现象。组建管理机构和保洁队伍,配套卫生用具和设施设备。

第二阶段(9月份):为全面净化、保洁、美化阶段。重点做好村内道路、公共设施、房前屋后的冲洗、清洁。搞好河道、沟渠、湾塘的边坡整平和树畦成型。建立完善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完

善保洁设施建设,搞好环卫保洁队伍的培训指导。开展环境卫生知识入户活动,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搞好村庄墙壁粉刷美化,适度开展硬化、亮化等工作。

第三阶段(10月份):为完善提升阶段。重点抓好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稳定保洁队伍,运行好 “户集、村收、镇村运输”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完成美化、硬化、亮化等工作,加强后期管护。抓好“三秋”期间农作物禁烧和规范堆放工作。利用已粉刷墙壁,搞好文化墙、文化街建设。抓好重点沿线村庄高标准整治提升,为迎接市环境综合整治观摩会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11月份):为总结验收阶段。重点抓好各类制度、设施设备、长效机制的完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文明村、文明户的评选活动。搞好先进村的宣传和典型培育工作。完成工作总结、表彰奖惩等工作。

三、标准要求

(一)一类村庄

将先期突击整治的**个村庄作为一类村庄,在前期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标准,打造全镇乃至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示范村。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内大街小巷无“三大堆”。村庄建立长期固定环卫队伍,每100户设1名环卫人员。村内实行干部包区、党员包街,农户负责门前的“三包”责任制。配备较为齐全的环卫用具,每10—15户设置较高标准的垃圾池(桶),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运转良好。

2、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按时清扫,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好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及时补植补栽。管护好村庄内外新栽植的绿化苗木,经常浇水、喷药,确保成活率。

3、所有大街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规范店外牌匾和物品摆放,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整齐干净,边坡整平,树畦成型,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村庄环境整治档案齐全、规范存放。

(二)二类村庄

将重要路线和区域的**个村庄作为二类村庄,严格按照“四有”、“四好”、“四清”的目标,细化标准,强化整治,加快提升村庄形象。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内所有主要街道及进出村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小巷清除“三大堆”。村庄建有固定的环卫队伍。村内实行干部包区、党员包街,农户负责门前的“三包”责任制。配备配齐环卫用具,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运转正常。

2、适度实施街巷硬化,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好村庄内外、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

3、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整齐干净,边坡整平,树畦成型,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村庄环境整治档案齐全,定点集中存放。

(三)三类村庄

将已实施“五化”村庄中的**个村庄作为三类村庄,按照“四有”、“四好”、“四清”的标准进行整治,适度搞好美化、绿化,保证整治效果。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庄有环卫管理人员,并配备基本环卫用具。进出村主街道无“三大堆”。

2、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定期清扫,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

好村庄内外、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对已硬化的街道两侧实施亮化。

3、最少有一条主要街道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进行修整,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村庄建立起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庄环境整治档案。

(四)四类村庄

将今年新实施“五化”的**个村庄作为四类村庄,重点抓好“五化”工程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实现全镇“五化”全覆盖。

1、主要街道要配备垃圾容器,方便群众投放垃圾;垃圾清运及时,村内环境整洁。

2、村庄道路要统一规划,村内至少一条主要街道进行水泥(柏油)硬化,主街道两侧要保证排水流畅。

3、至少有一条中心主街道实施亮化工程,并适度搞好绿化。

4、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整洁,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和农村垃圾清理及农村绿化予以适当补助。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和农村垃圾清理奖励资金,经考核验收合格后,按照每户每年3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补助。农村绿化奖励资金,经考核验收合格且树木成活保存率达到85%以上,按每新栽一棵树苗奖励2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同时,大力倡导“一事一议”,鼓励引导村庄积极自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采取直接参与建设、资金帮扶、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与村庄结对,帮助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镇农办、财政所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二)突出典型示范。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村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周边村庄要率先开展以“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

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完善各项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将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保洁队伍管理制度:对镇村两级环卫保洁队伍责任到人、到片、到区段、到街道,明确职责,经常检查,奖罚分明。定期整治制度:建立月有“整治日”、季有“整治周”、年有“整治月”制度,形成整治的统一性、制度性、经常性。监督举报制度:在镇农办、镇村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管理质量。

(四)严格督查考核。实行周督查、月评比、月通报制度,定期对环境综合整治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工作进度快、效果好,取得明显成效的村及相关人员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积极、任务不落实、进展缓慢、推诿扯皮的村及相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实行目标管理,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年终进行综合考评,结果与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和工作大队绩效考核成绩挂钩。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三):2016年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为目标,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村庄,倡树文明新风,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和人文风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村庄布局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依靠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三、任务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力促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有质的提升。到2017年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基本达标。

(一)近期目标(2016—2016年)。全面启动生态文明镇村创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到2016年底,建成生态文明镇;建成生态文明村31个,占35%。到2016年底,建成生态文明样板镇;建成生态文明村40个,占45%。

(二)中期目标(2016—2016年)。加快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村生态文明创建步伐,并达到生态文明标准。同时,兼顾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创建工作,到2016年底,建成生态文生态文明村50个,占56%。到2016年底,建成生态文明村60个,占67%。

(三)远期目标(2017年)。巩固通过考评的镇、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复查通过率达100%。到2017年底,全镇89个村基本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

四、创建内容

1.完善镇村规划方案。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镇村规划方案,提高规划标准,努力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生产需要、人口增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对公共基础设施在规划中作出明确安排。注意搞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生态修复建设规划的衔接,增强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注意保持和体现好田园风光、乡土风情、民俗风韵、传统风貌的特点,注意保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充分体现创建特色。

2.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强化农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广,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搞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转向农村。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以农事体验、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红色旅游、自然景观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群落。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充分就业和转移就业,形成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3.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道路由“村村通”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村内全面达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标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现“户收集、村集中分类、镇中转、市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村内无污水横流和直接排放现象,无“土小”企业存在,畜禽生态养殖、废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有效处理,真正实现水清、路净、村美。

4.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动各类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村村有综合服务中心、有卫生室、有警务室、有文体活动场所、有“两委”办公场所、有便民超市、有互助合作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农村新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程、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更舒适、便利。

5.倡树文明新风。坚持经常性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思想道德和家庭美德普遍提高。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教育,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繁荣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示范村创建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形成健康向上的村风民俗。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及社会组织健全配套,村级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党组织工作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制度等各项制度健全,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落实。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知法守法水平。健全农村治保、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将成立具体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工作。各部门、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创建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

(二)精心组织。镇领导小组要科学谋划,全面统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创建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三)加大投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发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引导群众“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

(四)宣传发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宣传活动,开辟专题专栏,深度报道全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使这项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营造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镇将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情况调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通报,在年终进行全面考核验收。经考核验收,对对创建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镇将予以重奖,对进展慢的单位,将对其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四):2016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施农村治污保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村级“六有六无”为载体,以示范村五项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和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以人为本原则。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帮助和引导农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绿化与基础设施共建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建设,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将环境绿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三、创建内容

1、高标准建设培山村文化广场,新征地2800平方米,计划总投入60万元。广场建设以景观与实用兼具的理念,按要求配备健身器材和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全面达标,综合发挥广场服务和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功能。

2、建设培山村公共垃圾处置场。实行户户配备垃圾桶,统一清运垃圾,集中填埋,培山村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确定两位清洁工,负责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与填埋。

3、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培山农民新村。规划新征地97亩,概算建设投资500万元,计划安置容量为110户。

4、全村13个村民组之间全部修通3.5米水泥路,高标准修建李小湾至张大湾全长3公里的培山农民新村水泥大道。

5、严格稳妥的实施培山村建设规划。切实杜绝村民建房无序散乱状态。全面按照建设规划的引导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规划要求,统一合理布局。村集体统一流转和调整土地,坚决杜绝个人非法占用和买卖。xxxx年开始,培山村新建住宅全部进农民新村规划区。

6、以桂花博览园和牡丹园建设为依托,全面实现无绿化空场地创建目标。倾力配合桂花博览园500亩的二期扩建工程。按期完成500亩的土地流转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新建区整地和花木栽植任务;积极促成牡丹园招商引资上规模。计划在两园内新植桂花等各类花、树20000棵,由培山村丹桂飘香园艺合作社具体负责栽植和养护工作。

7、广播电视入户率100%,程控电话入户率100%,行政村通宽带。

8、实行集中供水和井泉供水相结合,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9、村民集中居住区无“一池三化四清五改”遗漏户。切实推进沼气池建设,户建沼气池达到60%以上,使用率达到100%。

10、污水入池,无污水横流现象。家禽家畜一律圈养。保持农户庭院干净整洁。

11、全面加快实施培山村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已经建成的畜牧兽医站要争取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2、突出特色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立足“红绿”资源特色,依托“桂花博览园”、“牡丹园”品牌,放大红色旅游路沿线核心的优势竞争力,突出旅游服务精品产业开发,围绕食、住、行、游、购、乐,健全服务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产业管理,全面提升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档次,使旅游服务业在三年内成为培山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认真落实创建任务。成立镇村两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xxxx年全力以赴,完善生态文明示范村基本条件,全面达到建设标准。首先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创建方案,制定好村庄创建规划,建立上下衔接的规划体系;规划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体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明确远景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

(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农民广泛参与。要向农民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工作;制定村庄建设规划、修建村庄道路、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治理环境等,都要组织农民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农民积极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三)政策扶持,社会帮建,积极提供创建条件。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资金筹措采取“四个一点”的方式:即争取上级支持一点、地方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确保村级投入不少于5万元。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五):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 ,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六):2016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方案

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方案

农村在zz城市圈中占有较大比重。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社会产义新农村,是武汉城市圈农村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发改委指导下,我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xx镇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镇情

xx县xx镇位于xx的中东部,大别山主峰xx的西南脚下,是进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户镇。版图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社区,总人口x万。201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x亿元,农民人平纯收x元。镇区距县城x公里,距武英高速大别山出口x公里,距天堂寨景区x公里,武英高速接连线与罗九生态二级红色旅游路在此交汇。xx物华天宝。这里风光秀美,x、x、x三座高山顶天立地,义水河、汤河、横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镇区建有大别山旅游驿站。西线义水河沿线大气别致,是连接县城与大别山景区的景观廊道——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线进士河沿线景色迷人,有湖北省内独一无二的森林漂流——进士河漂流,有日出水量x吨的汤河温泉。土地肥沃,是xx的传统粮仓、重要的板栗和畜牧生产基地。xx人杰地灵。北宋平定西夏名相x,被康熙追封为“医圣”的明代医学家x,董必武亲自为之题墓联的“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的近代方志学家x,均出生于此。近年来,随着xx大别山旅游开发的蓬勃兴起,xx镇开始了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二)必要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

1、改善农村环保状况的需要。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广大农村的绝大多数地方,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垃圾污染问题。随意乱丢乱倒,没有垃圾清扫机制,更没有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房前屋后、池塘、河沟等成为垃圾倾到堆放地,尤其是不可降解塑料垃圾遍地都是。二是污水污染问题。生活污水乱排乱倒,人畜粪便直排。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生活垃圾、污水及过量的化肥、农药等,形成了庞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污染。一些作坊式的乡镇企业环保设施和手段跟不上,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物难以得到有效处理。

2、改变农村村庄面貌的需要。近年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打工经济的兴起,xx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基本实现了楼房化。但由于机制上的原因,有新房无新村,农户屋里漂漂亮、屋外乱糟糟。建设无序,道路不畅,公共设施不配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村庄面貌。

3、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广大农村还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业格局,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农村内部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农民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守着金饭碗受穷的现象比较普遍。

4、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得到削弱。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在增加。迫切需要创新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体制机制,找准着力点,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建立农村社会专业组织,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诸如环境卫生、村庄整治、土地流转、乡村旅游等方面的问题。

5、建设“两型”乡镇的需要。农村社会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织部门。没有“两型”农村,就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两型”城市圈。以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为抓手,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农村模式,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新农村,为武汉城市圈广大农村“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可行性

1、有良好的禀赋条件。一是区位条件好。毗邻县城,背靠大别山主景区,县城至xx的二级公路、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武英高速连接线交汇,交通区位得天独厚。二是资源条件好。全镇有水田x万亩、旱地x万亩、山林x万亩。沿河连片大田大畈土地肥沃,旱涝保收。山林面积大,人均近x亩。板栗等特色农业突出。生态优良,河流交汇,环境优美,有漂流景区和温泉,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适合发展乡村休闲游、农业观光游、名人文化游。

2、有坚实的工作基础。从1999年开始,xx县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乡村自然湾落为单位,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了“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活动。重点是实施“五五工程”建设:一是“五小”改造,就是农家户户建成“五位一体”的小猪圈、小牛栏、小厕所、小沼气、小杂房,一揽子解决农村乱搭乱建附属建筑的问题。二是“五通”配套,就是湾湾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村庄与外界实现全方位的高速联通。三是“五园”开发,就是农户湾前屋后建好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使湾落内的生态经济与环境美化完美结合。四是“五治”固本,就是大力开展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把它作为创建工作“强身健体”之根本。五是“五到户”服务,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到户、村规民约到户、法律常识到户,致富信息到户,在走村入户中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帮助。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改变了xx农村面貌。早在2016年6月份,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委在在xx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时任省委副书记的xx同志,把xx“生态文明垸落”创建成果概括为三句话:“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们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xx镇地处xx腹地,在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极大地改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涌现出了枫树湾、胜利湾等一批有影响的典型生态文明湾落。

3、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2016年2月省委、政府确定,初期范围包括xx县8个县市,围绕“红色的大别山、发展的大别山、绿色的大别山、富裕的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从财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等10个方面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按照“3年明显变化、5年大变化、10年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确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林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按照上述“四个大别山”的总体思路,湖北将把试验区建成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保护示范区。按照省市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部署,xx确定并启动了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河东新农村建设、北丰河城乡一体化试点、丰太旅游开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五个试验区建设的“点中点”。其中,xx新农村建设、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等两个“点中点”涉及到xx镇的10个村、近一半的版土面积。

二是宏观发展战略机遇。试验区建设与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和政策的叠加,给予了xx镇强劲的发展动力。黄冈市委、市政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把xx定位为“绿化发展的先行区”。新一届xx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固生态理念、壮生态农业、兴生态旅游、强生态工业、建生态城镇、树生态文化”的30字工作方针,坚持按照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四化”要求,将xx初步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主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经济示范县,提出了建设“大别山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镇党委、镇政府提出了争创全省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生态兴镇,旅游兴镇,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所有的这些都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大别山旅游开发机遇。随着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天堂寨4a景区的成功创建、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深入推进、xx旅游央视广告的投放,xx大别山旅游日渐升级,旅游氛围日渐浓厚,游客接待量大幅上升,给xx镇的群众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和旅游开发的巨大带动。

(四)前期工作

1、上级领导和部门重视支持。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统筹全局,坚持以旅游视角谋划全局,坚持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整合领导力量、涉农项目资金,向试验区“点中点”倾斜。xx镇作为河东新农村、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两个“点中点”覆盖乡镇,作为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旅游名镇创建乡镇,作为xx大别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试验工作提供了巨大的领导力量和政策支持。全镇x个行政村,有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住点的村达到x个,包括县委书记xx同志、县委副书记xx同志都亲自挂村住点。县财政部门在省级农业开发项目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环保局将我镇x个村,列为农村环保项目实施村上报到国家环保部,已经得到批复。县国土局2016年在我镇安排土地整理项目资金x万。县水利局在我镇安排小农水项目x万元。县农业局在镇安排大棚蔬菜项目x亩,药材项目x亩。县建设局的危房改造项目、县能源办的沼气建设项目、县交通局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县林业局的绿化项目、县发改局的水厂改造项目、县水利局的安全饮水项目、县体育局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等,均向我镇倾斜和集中。

2、试验工作已经启动。

(1)省级生态乡镇和旅游名镇创建工作已经启动。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准备于2016年上半年组织申报。2016年11月18日,镇人代会通过了《关于争创旅游名镇的决议》,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已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共识,群众的旅游意识、环保观念大为增强。

(2)垃圾设施系统开始建立。全镇配垃圾处理车x辆,建封闭式垃圾池x个,购置垃圾桶x个,改造垃圾填埋场x处,建三格式化烘池x个。

(3)连片整治和生态文明湾落建设效果突出。从2016年7月份开始,在x、x、x三条主干道x公里公路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连片整治行动和生态文明湾落创建工作。到2016年7月底止,共计编制了x、x、xx个村、x个自然湾落的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连片整治;按照统一的外观和功能设计,启动了三条主干道沿线x多户农户的立面装修改造,一批农户具备旅游“农家乐”标准;拆除了三条主干道沿线及湾落内乱搭乱建的猪圈、牛栏、厕所、小卖部等建筑物x多个;全镇新增初步达标的生态文明湾落x处。

(4)景观绿化取得进展。沿x主干道沿线及重要湾落,新栽高档绿化苗木近x万株。

(5)旅游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进士河漂流已于6月下旬顺利试运行,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x人,周末更高达x人以上。全镇新建农家乐x家。全镇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x多人。汤河温泉开发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动工前的准备工作。

(6)生态休闲农业开始起步。正在开始实施的大别山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近期核心区建设3000亩,中远期幅射周边1万亩。项目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以农业生产为肌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纽带,将项目建设成为以有机大米和茶叶生产、加工为主要功能,兼具农耕文化的休养闲旅游、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与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此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开发效益,是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观念、经营模式,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有益探索。

3、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已有新突破。

(1)村庄环保机制的创新。磙石坳村的樟树湾是一个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乡庄旅游示范点于一体的一个自然湾落,共有54户农户,经过一年来的建设,村庄面貌大为改善,但环境卫生管理是个难题。今年初,在镇政府的指导下,樟树湾成立了环保理事会,具体责任环保宣传,清洁卫生检查,垃圾桶管理,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清运垃圾,以及安排清洁大扫除等集体活动。

(2)产业开发机制的创新。一是成立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原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养猪专业社、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二是成立旅游协会。今年根据旅游发展特别是漂流火爆后的实际情况,镇里牵头组织了旅游服务协会。三是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旅游结对活动。由旅游服务协会牵头,对镇域内基础条件较好,适合接纳城里家庭休闲居住的农户建立档案,而后选择大中城市家庭与之结对,打“干亲家”,把农家变成城里人的“第二老家”。四是探索专业化、生态化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开发模式。松乐生态农业园项目一次租地x亩,中远期x亩,生产有机大米及其它绿色食品,可以来到农业开发的一场革命。

(3)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需要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如何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个难点。在松乐园项目开发过程中,汪家咀村一组农户成立了土地经营协会这一群众组织,以协会这一组织形式与企业谈判,并保证了今后有一个固定的渠道和协商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建设投入机制的创新。一是整合政策资金办大事。“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有效增强了项金的使用效益。这在我们的村庄整治、点中点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二是政策项目资金撬动农民投入。象我们的农户房屋装修改造项目资金,每投入1元钱,带动了农户投资3元钱。三是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进士河漂流项目老板直接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农家乐等配套项目投资金800多万元。松乐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老板计划投资10285万元。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方案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良好、产业发达、乡风文明的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这一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大理念,突出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重点,着力探索环境保护、产业开发、土地经营、农村发展投入四大机制,为武汉城市圈“两型”山区新农村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原则。试验区最大的优势是“试”。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针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寻找规律性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生产要素的潜力,把资源转变为资本。

2、科学谋划、统筹考虑的原则。根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3、继续传统、提档升级的原则。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以生态文明湾落建设为基础,但又是仅仅生态文明湾落的复制。生态文明湾落以自然湾落为单位,探索“点”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以乡镇为单位,探索“面”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村庄整治,初步解决面貌的问题;生态文明乡镇既要解决面貌的问题,更要探索环保的问题。生态文明湾落建设重在发展湾落经济,生态文明乡镇建设还在发展镇域经济。生态文明湾落重在探讨庭院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乡镇建设重在探索农村绿化发展的问题。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群众的三者关系。政府的职能不能缺位,市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群众才是创业的主体。政府是创业的指导和服务者,主要起规划、宣传、组织、引导作用,不可大包大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市场的生产要素配置功能。

5、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原则。发挥项目对各类资金的吸附功能,以项目资金带动民间资金。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骨干项目引导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带动效应,分类办好各类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6、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全镇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进度安排表,在坚持项目带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每年完成若干项重点工作任务,积小变为大变,积量变为质变,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

(三)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是:

1、生态家园建设目标:(1)农村“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园”开发,村容整洁,美观大方;(2)初步建立起适合山区农村特色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3)镇区建设提档升级,房屋外观统一装修改造;(4)通过省级生态乡镇达标难收。

2、生态产业建设目标:(1)生态旅游取得长足进步:漂流产业做强做大,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温泉开发两年内建成,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城乡手拉手旅游结对家庭200对;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量x万人次;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明显上升;通过省级旅游名镇达标验收。(2)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耕地面积绿色生态种植达到80%以上;规模养殖基本实现清洁养殖。(3)生态工业建设:镇域工业排放达,达不到标准的关停并转。

3、生态文化建设目标:(1)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文化活动开展更加普及和经常,社会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文明、积极、健康、和谐的农村乡风文明。(3)通过省级文明乡镇验收。

三、具体方案

(一)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

1、生态家园建设方案。

(1)镇区龙头建设。按照山水休闲旅游小镇的目标定位,加大镇区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增镇区人口1000人,扩大镇区规模2平方公里,建成3条标准示范街道,对镇区房屋按照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立面装修改造,对镇区河道进行整治并修建拦河坝,初步完善镇区道路、停车场、市场、管网、厕所等配套设施,夺取黄冈市城建的大别山杯。

其中,2016年完成镇区规划修编和修建性详规的编制。2016年完成x大道两侧及葆心小区北区土地出让并启动房屋建设,2016年建成。2016年启动x大道、x大道、x南路3条示范街建设,2016年基本完成。2016年启动镇区南部温泉城开发项目,2016年试运营,2016年正式运营。

(2)连片村庄整治。抢抓点中点建设、进士河漂流开发、连片整治机遇,加强沿线、连片村庄整治。重点完善x、x、x河沿线30公里村庄整治,以创建高标准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为推动力,深入推进全镇的生态文明湾落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庄湾落建设水平。

其中,2016建成示范点10个,2016年新完成示范点x个,2016年新完成示范点10个。其中,2016年x村x湾要通过省级“宜居村庄”的达标验收,并培养2个省级“宜居村庄”创建湾落。

(3)建立垃圾处理体系。

①镇区改造完善现在垃圾处理场;沿街再布垃圾桶50个;垃圾清扫由每天一次改为两次;定时定点收集垃圾。

②根据山区居住分散、路程较远、不易集中的特点,农村大部分自然湾落,垃圾处理采取“户保洁、湾收集、就地处理”的原则,根据垃圾不同类别实行填埋(不可降解物,建小型填埋场)和集中回田(人畜粪便、桔杆等)等办法处理;对集中居民达x人以上、交通较为方便的村庄,不可降解垃圾处理实行“户保洁、湾收集、镇运转”的办法处理。

建立农村社会环保机构,发挥群众的自主管理作用,成立镇环保理事会、村分会、自然湾落小组。各级环保组织的职能为宣传环保政策,普及环保知识(包括垃圾分类、桔杆利用等),日常检查评比,垃圾处理机制运行等。镇理事会、村分会主要起牵头指导和具体督导作用。自然湾落环保小组则具体负责本湾环保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和实施农户自洁制度、责任分区制度、农户值班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环保活动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垃圾桶、垃圾池、中转站、填埋场等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由政府补助资金解决。镇政府全额补助镇理事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村分会、湾小组运转经费。村委会要列支分会运转经费,差额补助湾小组运转经费。受益群众缴纳的会费湾内收取、湾内自求平衡,主要解决垃圾清运费用,弥补环保小组运转费用的不足。

2016年成立镇环保理事会,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先成立磙石坳村分会并办好樟树湾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2016年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予以推广。

2016年在新创建的x个生态文明湾落中予以推广,并大面积推行。

2016年全镇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农村环保体系。

(4)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①镇区污水处理。a.完善镇区老街排污管网,新建葆心北区、密斋大道排污管网,2016年完成。b.建设3个公共厕所,2016年完成。c.镇区新建房屋,全部建设三格式化粪池。d.积极申报日处理能力x吨的污水处理站,2016年完成申报,力争2016年立项建设。

②农村污水处理。根据山区居住分散的特点,农村以自然湾落为单位,统一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采取生物净化方式处理。提倡新建房屋建水冲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对老住房实施改水改厕、建沼气池。

(5)加强绿化美化建设。

①镇区绿化工程。编制镇区绿化专项规划,2016年启动并开始实施,包括老街北端绿化、密斋大道绿化、沿河左岸绿化小游园改造及北端新建、沿河右岸绿化建设与改造,2016年完成。

②自然湾落绿化。分湾分片栽种花果结合的绿化树木,从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开始,与示范点建设同步。2016年至2016年每年栽种x万株。

③河堤、道路绿化。以风景树、果木树为主,采取承包经营方式进行。2016年冬季开始启动,以汤河公路绿化为试点,力争三年内每年绿化河堤、道路x公里。

④植被修复。对近年来因道路建设、城镇建设、矿山开发形成的裸露山体,借鉴高速路建设的模式,进行植被修复。2016年开始试点,三年内每年修复x处,总面积达到x平方米。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①交通建设方面:2016年完成罗大公路xx地段4公里的二级公路建设,并动工兴建镇区x大桥;2016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2016年投资x万元,对x公里的x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每年修建通村水泥路x公里,每年修建生态文明湾落内部水泥道路50公里。立项申报打通镇区北端循环线的大河、小河大桥。

②三年内对镇区供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满足镇区发展的需要;2016年完成x河x人安全饮水项目;同步解决生态文明示范湾落的安全饮水问题;突出解决重点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③解决农村边远地方供电卡口问题,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三年内每年新增农村变台x个。

④解决部分地段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到位的问题,2016年前突出实现漂流景区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

2、生态产业建设方案。

①发展生态旅游业。

a.加强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完成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2016年旅游驿站主体建成,2016年投入运营。2016年进士河漂流顺利试漂,经过不断完善,2016年开始进入品牌打造、规范化经营阶段,并启动景区创a工作。汤河温泉开发2016年确定开发主体及开发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开工建设,两年内建成投入运营。

b.建立旅游管理服务机制。成立镇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由镇长任组长,管理、协调旅游开发工作。成立政府主导、业主参与的旅游服务社会组织,对外进行旅游推介,对内承担旅游接待服务资源的规划、开发、整合、培训、认定和服务等职能。

c.开展“城乡手拉手、和睦一家亲”城乡旅游结对活动。2016年建立结对农户的资格认定、档案库建立等基础工作,2016年9月份举行启动仪式,先期结对x户,2016年再发展x户,到2016年达到x户。加强结对农户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d.加强农家乐建设。2016年新建农家乐x家;2016年新建农家乐x家,其中在x村新建一个接待能力x人以上的骨干农家乐;到2016年全镇餐饮总接待能力达到x人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漂流客人本地就餐的需要,同时成为大别山旅游的重要餐饮地。加强农家乐的标准化建设,由旅游服务协会实行星级管理。

e.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发动农户大力发展土特产品,家家户户加工土特产品。2016年内引进扶持1家土特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质量,幅射带动农户土特产品加工。

②发展生态农业。

a.特色农业开发。2016年开始,每年新发展药材基地x亩,每年新增规模养殖生猪x头,每年新增规模养鸡x万只;三年内新发展大棚蔬菜x亩,新发展林果基地x亩,新改造低产板栗园x万亩。

b.有机农业开发。2016年开始,三年内有机稻面积达到xx万以上,在此基础上推广,力争有机稻面积占水田总面积x%以上。同时推广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生产。

c.休闲农业开发。把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业开发新模式。2016年开始在xx村以松乐园建设项目为试点;2016年新发展示范点x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到2016年全镇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达到x个。

d.改善生产条件。2016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三年改造耕地xx亩。2016年开始实施小农水项目,改善防洪灌溉条件,三年累计投资达到xx万元。

③发展生态工业。

a.工业企业的环保达标。2016年开始对现在工业企业、矿山,实施环保升级达标工程,2016年实现全面达标、清洁生产。

b.严把工业企业新建关。严把新上工业项目的环评关,坚决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新上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3、生态文化建设方案。

①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镇文化站建设,提高其文化服务功能。镇区新区规划中,充分考虑文化娱乐场地建设,2016年开始实施。2016年开始,与创建生态文明湾落示范点同步,配套建设一批体育、健身器材。

②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

a.大力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提高地方文化底蕴,服务旅游经济。2016年开始,分步实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挖掘保护工程。建立纪念园万密斋墓区,整修xx故居,修缮xx、xx墓。搜集整理xx斋、xx、xx历史资源,编辑出版相关传记、作品集。加强我镇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

b.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发展省非遗项目--东腔戏剧团排练剧目,带徒习艺,从2016年开始镇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补助。待旅游驿站建成、旅游集中后,争取在驿站进行演出。扶持发展狮子舞、龙灯舞、采莲船、蚌舞、大头舞、莲湘等民俗歌舞,组织演出队在节庆日巡游表演并举办旅游专场演出。

③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扶持民间剧团、文化表演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农村节庆日、婚丧嫁娶等表演的骨干队伍。扶持文艺创作、摄影等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引导指导中心村、中心湾落组建健身舞蹈队、民间舞蹈队等。完善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户广播电视、网络的全覆盖。到2016年,全镇文化表演团队达到5支,农民舞蹈队达到10支。

④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成立农村道德协会,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把星级农户创建活动与星级农家乐、星级农村“第二老家”创建活动相结合,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弘扬新风正气,倡导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全民文明素养。

⑤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016年启动创建工作,2016年申报验收。

(二)重点项目及投资预算

1、生态家园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2、生态产业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3、生态文化建设项目。见附件一。

(三)改革试验总投资及渠道分析

此项改革实验包括生态家园、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试验,投资巨大。仅仅重点项目直接投资就达到x亿元(见附件一)。其中,基础设施部分主要依靠政策性项目投入,经营性项目投入靠市场融资,群众直接受益部分以奖代补。为推动改革试验项目的整体推进,需要扶持改革试验引导资金x万元。

四、支撑保障

(一)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已将我镇列入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区域,从领导力量上给予了倾斜。镇党委、政府把改革试验工作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以此统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立山区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分年度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员,层层分解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改革实验工作出成果。

(二)政策保障

享受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享受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扶持政策,享受xx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建设的扶持政策。同时,加强向上的汇报和联系,积极争取省市县发改、环保、住建、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三)资金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建立投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种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改革试验资金,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用好用活政策性资金,突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政策性补助资金引导、示范、撬动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经营性开发资金,引导农民投资解决一家一户的问题。

(四)机制保障

建立严格的检查督办机制,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奖优罚劣。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政策性补助资金更多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发放,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工作创新机制,每项工作任务,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力求从体制机制上、思维方式上、工作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向创新要办法、求效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镇域内各部门之间、干部之间协调联动,形成改革试验工作的强大合力。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七):2015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第1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xx镇认真贯彻xx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xx书记提出的"宣传好、发动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要求,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x条创建村累计义务投工x个,清理沟渠x条x㎡,整洁公共场所x㎡,清理卫生死角x个,清理淤泥x吨,较好地改善了创建村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构责任落实。为加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各有关村委也分别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同时,印发了《xx镇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点领导共同抓的工作责任,将镇副科级干部分成x个组分别挂一个创建村,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镇给予奖励,对不完成创建任务的挂点领导和相关村委不能参加年终评奖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使各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工作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到位。x月x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会上,镇委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我镇重点创建村x个:xx、xx。一般创建村x个:xx、xx、xx、xx、xx、xx,各工作组分别到责任创建村召开群众动员会议,走家串户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做法、好处,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xx村委会xx村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情高涨,该村部分农户已经由村小组统一规划进行改厕。今年,该村争取进行创建生态文明村,村民对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与工作组一起进行科学规划。

(三)抓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抓住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引导,x条创建村都组织了村民群众进行义务投工,大抓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有序开展。如xx村创建工作组针对该村垃圾乱堆乱放的陋习,在工作中,做到边规划,边整治环境卫生。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进行垃圾集中堆放,填埋处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优先规划好垃圾屋的选址,一改过去村内垃圾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的现象。该村前面有条排水圳,由于平时部分村民乱投垃圾、杂物,淤积阻塞,成为臭水沟。开展创建活动中,该村村民自觉进行义务投工,对排水圳进行全面清淤疏通,潺潺清溪取代了原有的臭水沟。经过村内、村边的卫生大整治,xx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xx村创建工作在完成科学规划了篮球场、文化室设施后,也大力掀起卫生环境大整治。特别在x月x日,我县组织万名共产党员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和县创建挂点单位党员干部一起,全村村民齐动手,进行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沟渠、清进卫生死角、整治公共场所。县单位党员干部的义务劳动,大力支持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我镇群众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村工作行动不快,进度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薄弱,资金筹集难;个别创建村存在观望情绪,使创建工作开展较慢。

三、下阶段工作

下半年,我镇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按既定规划进行改水改厕,铺设巷道硬底化。建设环保娱乐设施等创建工程。为使创建工作按期达标,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1、强化工作责任制。各村工作组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按照目标任务完成。

2、强化资金筹集。运用各种形式、方法、筹集资金,发倡仪书,争取社会及有关单位支持,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之,不拘一格,筹集资金和物资,确保创建项目顺利进行。

3、强化与县挂点单位的联系,争取支持。各村要认真实际行动投入创建活动,平时多与挂点单位联系汇报进度、争取物资、资金支持,共同搞好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第2篇:

杨庄村位于襄城县湛北乡政府东5公里,全村576户,共2185人,9个村民小组,街道11条,姜紫线从村中穿过。

自2015年12月25日选出新一届村委班子以来,杨庄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09年1月1日起,开展了以争创生态文明村为目标,以美化环境、村容整洁为目的,以干群广泛参与为主要形式,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的植树造绿活动,该活动历经两个月,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杨庄村一改过去垃圾乱倒,脏水乱排,杂物乱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排,街道宽阔,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村容整洁的农村新面貌。现将此次活动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杨庄村在选出新一届村委后,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经村两委班子认真讨论决定开展此次活动。该活动由村主任刘旭主要负责,村两委成员、各小组组长全程参与。乡党委书记牛胜岭同志、乡长刘淑玲同志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鼓舞人心,并多次及时协调解决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大、分歧大的问题,做到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及时召开会议,在充分听取个人意见后,遵循"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在不侵犯个人正当权益的基础上,及时合理解决。制定例会制度,通过会议的定期召开,及时做到了沟通,认清了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

二、精心组织,分工明确。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村两委成员既分工明确,又灵活结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了分工、分组、分片。在分工上,结合实际,清障、挖坑、种树、浇水、涂白、平整等都由专人负责;在分组上,村两委成员包组落实;在分片上,按照统一安排,重点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合理分工,形成了施工人员向包组干部负责,包组干部向包片同志负责,包片同志向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的合理工作机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活动过程中,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及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庄参观学习,在借鉴他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步推进本村的生态绿化建设,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有一个效果。以村小学东面片林为典型示范,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按照"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的指导思想,坚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街道两旁用地,最大程度的实现绿化覆盖面,最大程度的美化村容,服务群众。

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在活动前期通过广播、标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在全村形成一种积极创建的氛围。在此期间,共出动劳力3000多人次,汽车5部,挖掘机3台,铲车1台,拖拉机5台,洒水车3台,共栽种绿化树近7000棵,杨树3000多棵,绿化街道11条,取得了植树造绿、美化村容的阶段性胜利。

在创建活动中,广大干群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特别是年初又遇旱灾,在抗旱的同时坚持不放松、不停止,坚持白天搞抗旱,晚上搞创建,两项工作同时开展,两项工作有序进行,两项工作共同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上级的正确领导,始终依靠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结合自身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坚持以"饮干净水、走平坦路、建沼气池、用卫生厕"为要求,重点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加快游园建设,路灯安装、垃圾清理等工作,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杨庄村又好又快发展。

第3篇: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保水、富民的目标,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使现有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经镇创建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同意,我村被列入密云县生态文明村的争创单位。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村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我村创建工作的落实。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两名,每天清扫街道,清运垃圾。我村基本达到郊区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标准。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村内无滥垦、滥伐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富裕,2015年我村人均收入6956.5元,预计2015年我村人均收入将达到7282元。我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达到水源涵养区功能要求,村内无生产企业。村民文明向上,邻里和睦;村干部想事、干事、办实事得到村民好评,干群关系融洽。村民环保意识强,对我村环境状况满意。

一、 基本情况

石匣村地处密云水库北岸,是库区搬迁遗留村,全村共197户,503口人,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62.32%,自然风景优美。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900万元、占总收入的65.2%,第二产业收入400万元,占总收入的13.7%,第三产业收入615万元,占总收入的21.1% 。2015--2015年获得高岭镇"五好"党支部称号,2015年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今年以来我村共投入75万余元用于环境建设,使村庄环境达到"五化"标准,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 加强领导,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成立了以副镇长刘继雄同志为组长,镇环卫所所长、生态办公室副主任张文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宋宝军为副组长,村委李兆新、宋会玲、支委徐振兰为成员的石匣村创建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创建计划和保障措施,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

三、 高度重视,明确创建思路

1、 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保证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2、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的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以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创建工作进度进行监督。

4、 组织实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创建工程,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 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1、 教育农民树立文明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保水意识。通过广泛宣传、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以争当"生态文明标兵户"、"生态文明标兵"和"十星级"文明户等为载体,使全体村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大家争先为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村创建工作出谋划策。

2、 投资50余万元,修建全长2.2公里的柏油路一条,方便了群众出行,道路两边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株。

3、 投资1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使村庄达到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硬化的"五化"标准,完成街道硬化10000平米;安装路灯60盏,制作生态建设宣传标语灯箱10组;油饰墙体20000平米;垒砌花墙40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5000多株;完成荒山造林1000多亩,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 投资10万元,修建占地1000平米的群众健身娱乐广场一处,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场所。

5、 投资8万余元将老式旱厕改造成水冲式厕所,全村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达到85%以上。

6、 投资4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100%,强化了信息网络建设。

7、 投资20万元,对村委会进行整修,更新了办公设施,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8、 投资10万元,将原搬迁遗留的废墟推平,整理土地100多亩,已全部栽植上经济作物荞麦,计划明春栽植精品果树,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五、创建成果

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为新型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来水管网改造、街道硬化、安装路灯、绿化工程、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我村村庄环境。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干群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了,家庭内部矛盾减少了,全体村民的道德观念和文明风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促使生态文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4篇:

张坂镇群力村地处张坂镇西大门,由塘南、塘边、店仔、杏坑四个自然村组成,辖区九个村民小组625户,2544人。在台商投资区及张坂镇政府的直接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对照标准、要求,逐一落实,现将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 组织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首先成立由书记、村主任为正付组长,村两委、老协会长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规划组、宣传组,负责全面创建工作,并加强协调和督导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创建活动,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如期完成创建任务。

二、统一思想认识 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为搞好完成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村两委根据村情制定出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分地段、路段、农户、片区包干,达到人人创建、齐抓共管的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有机地与创建生态文明村结合,为扎实抓好生态村建设,针对本村实际,以治理村容村貌,清污排污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经全村干部、群众共同拼搏,完成如下创建任务:

1、铺设四个自然村交通要道,实现水泥路面硬化。

2、拆除破旧大厝,建造门球场、地掷球场、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

3、全村四个自然村安装328盏路灯,实现路灯亮化。

4、清理塘边大塘、杏坑后塘、小学路边溪沟、杏坑路边溪沟垃圾杂物、排水排污,净化溪水和环境。

5、增设垃圾围,成立专职保洁队,拆除旧厕建公厕,保持家园清洁。

6、清洁能源达到标准要求。

7、发展我村石雕、制衣二大支柱产业,为村民就业提供服务。

8、完善二个村级卫生所的设施,服务村民看病供药。

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后,我村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带头,人人参与,村民人居环境、居住房舍改观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人遵章守法保护环境,群力村已成为洁净美丽的新群力。

生态文明村创建刚刚起步,我们决心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群力村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洁、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第5篇:

繁峙县繁城镇笔峰村地处繁峙县城西部约两公里处,南濒滹沱河,北依108国道。全村地势平坦,极具城郊型特色。全村共有中共党员35人,共4个村民小组,现有452户、1659人,3360亩耕地。自改革开放以后,笔峰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县城近郊的区位优势,率先冲破单一的农业经济模式,借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势春风,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加强基础建设,走出一条"农、工、商并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成为繁城镇乃至整个繁峙县经济较为发达的典型村。2015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500元。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现在要带领群众实现富民强村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干好每项工作,才能取信于群众,因此今年我们确定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活动,就是显现我们村委会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通过创建活动,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美化家园。下面我们就创建的主要工作情况做一个概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1、近年来我村以保障村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我村投资环境,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为要务。根据我村实际,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为要务,根据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制定了创建目标,我们立足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创建意识入手,树立村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观念,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完善村道路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村级景观,打造形象,力争把笔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花园式现代化生态村。在镇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村积极开展了创建活动。首先成立专门创建工作班子,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余村干部为成员并进行明确分工,分组包干,以组到户的工作责任网络,同时还制订了考核意见,实施细则和有关制度,措施,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展开

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深受村民欢迎。但在涉及到具体整治工程时,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农户的实际利益,而这部分农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为此,我村广泛利用宣传工具以及村干部上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努力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方案(八):2015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

第1篇: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 以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民俗建设、乡村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建设、平安村庄建设、文化惠民建设为重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目标,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文明户、文明村以及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形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由街道宣传办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各村要设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小组。

2、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设立"乡村文明行动"专项经费,做到"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到哪里,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加强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街道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各村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三、主要任务

一)抓载体,推进工作落实

1、实施优化环境行动。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小城街道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全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程,开展"七清七建"活动,推广"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2、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宗旨,以农村妇女为重点,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计划,围绕农村"家居净化美化、伦理道德、文化娱乐、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通过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的骨干力量。

3、实施文明风尚普及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评选"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树良好的社会风尚。

4、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户户通、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院多用"的农村文化大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

5、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力度建设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完善基础设施,开展诵读经典、特长教育、益智于乐等特色活动,做到学生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各行政村文化大院要在放学、节假日期间向学生开放。

6、完善农村宣传教育阵地设施。力争村村建有宣传栏、阅报栏、文化墙。宣传栏、阅报栏设置要相对集中、位置恰当、美观耐用;宣传内容要常换常新、紧跟形势、贴近群众需求,宣传标语口号要规范、易懂、易记,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二)抓典型,推动示范引导

依据现阶段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对工作基础好、工作进展快的村要以村所在地、公路沿线、旅游风景区周边村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明村片区。对基础差的难点村、薄弱村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资金、物资、人才支持力度,集中攻坚,强力突破,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

三)抓共建,整合各方资源

1、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组织各类文明单位与薄弱村结对,帮助整修村庄道路、建设文化设施、培养乡土人才。

2、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科学健康生活常识和生态文明理念

3、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利用区委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的有利时机,组织带领农村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四)抓宣传,形成社会热潮

编发"乡村文明行动"相关内容工作简报,开辟"乡村文明行动"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重要意义、标准要求、成功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制作印发一批"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刷制一批宣传标语,营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浓厚宣传氛围。根据省、市、区安排部署,积极参与 "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作品评选宣传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新闻稿件、视听作品、媒体栏目(专题)和公益广告。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拓展舆论宣传的途径和渠道。

第2篇: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把"乡村文明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突出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到年底,达到生态文明乡镇标准,其中全乡20%以上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

二、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村容整治

1、实施村庄净化工程。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科学规划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主干道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和偏远村庄等实际情况,分类别确定整治内容和标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集中清理"三堆",同时逐年加大环卫投入,支持搞好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力争年内全部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各村配齐专兼职的保洁队伍。(责任单位:乡城建办、各自然村)

2、实施村庄绿化工程。认真落实"三网"绿化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干线路域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和示范片区绿化。积极推进村庄庭院绿化创优活动。发展村片林和环村林带,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绿化庭院,人均树木10株以上。开展乡村公路、连接村庄道路以及河流、渠道的绿化工作,绿化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乡林业站)

3、实施村庄硬化工程。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畅通水平。加大公路交通升级改造力度,启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县道、乡道好路率均在85%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责任单位:乡城建办)

4、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村庄主要街道都设有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乡综治办、供电站)

5、完善村庄规划。结合旧村改造、撤村并点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农房建设规划和指导,重点治理乱搭乱建等行为,继续搞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责任单位:乡城建办、国土资源所)

(二)改善生态环境

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集中扶持农村推广实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农户使用节柴灶、节能电器。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力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禁用农药,配方施肥、有机肥、生物肥、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强化源头治理,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建立农药生产经营违法人员行业禁入制度。(责任单位:乡农业办、环保所、工商所)

(三)培育优良习惯

抓好"一池三改"。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快改水改厕改灶进度,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人畜分离,集中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牧小区,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环境清洁美化,形成以农户为单元的生态良性循环。(责任单位:乡农业办、环保所)

(四)倡树文明新风

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道德讲堂"试点,培育道德讲师队伍,组织道德宣讲活动,巩固基层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抓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村民道德评议和"身边好人"、"文明引马人"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文针对农村各类困难群体需求,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责任单位:乡妇联、各管区)

(五)促进社会和谐

重点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打着宗教旗号的各种违法犯罪等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村民自治联防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政法干警回原藉村挂任"村官"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社会矛盾预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预防和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责任单位: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

(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与管理,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制定并落实相关文化惠民政策,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农村文化中介组织的作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发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注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责任单位:乡文化站)

三、有关要求

(一)搞好协调联动。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等方式,吸引各部门的项目集中建设农村,各项服务向农村倾斜,形成资金、资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二)坚持典型带动。搞好调查摸底,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确定创建试点片区和重点村,推出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及时总结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发挥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镇各行政村提高创建水平,实现村村有新面貌、有新变化。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单位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巩固乡村文明行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推广,指导面上工作。

第3篇: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市文明委工作安排,现制定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重点

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夯实活动基础。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由各级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直各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联络员。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乡镇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村设立"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员。二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集中支持、重点投入,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的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将其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纳入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纳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序列,凡活动开展不力、没有具体成效的不能进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列。

2、抓载体,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实施优化环境行动。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全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程,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二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宗旨,通过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计划,围绕农村"家居净化美化、伦理道德、文化娱乐、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培训基层宣讲骨干人员,为"新农村新生活"进乡到村入户做好准备。三是实施文明风尚普及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文明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山东好人-每周之星"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树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互联网宽带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院多用"的农村文化大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

3、抓典型,推动示范引导。为加大典型示范力度,今年市里将依据工作情况和活动实效,公布一批示范乡镇(街道),并向省里推荐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区。各县区要依据《"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和工作实效,公布一批示范村、达标村和民俗文化特色村,带动广大农村切实加大乡村文明建设进度。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5%-10%的比例,从基础差的难点村、薄弱村入手,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集中攻坚,强力突破,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4、抓共建,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是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手段。今年,市里将组织新一轮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示范带动作用,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切实加大乡村文明建设力度。参与生态文明村帮扶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以帮扶和干部任职村居为牵手共建对象,积极帮助共建村居加强班子建设、健全群众组织、制定发展规划、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好以"建设一条文明街道,赠送一批科技图书,组建一支文艺队伍,树立一批文明典型"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主题活动,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推动村居形成文明新风尚,努力把共建村居建设成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示范村。没有参与生态文明村帮扶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的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机关,要发挥职能优势,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全面向农村倾斜,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村容村貌整治、新型农民培育、乡风文明提升、文化设施覆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5、抓宣传,形成社会热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适时组织"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评选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新闻稿件、视听作品、媒体栏目(专题)和公益广告。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鼓励拍摄制作"乡村文明行动"微电影视频,不断拓展舆论宣传新途径和新渠道。印制发放一批"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加大主题标识、用语、歌词及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工作安排

1、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及责任分工。(3月)

2、召开2015年度全市"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就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4月)

3、组织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参与支持"乡村文明行动"。(5月)

4、修订颁发《"乡村文明行动"执行标准》(试行)、《"乡村文明行动"考核办法》,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给予具体指导、提供工作标准。(6月)

5、根据县区推荐和工作实效,市里公布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乡镇(街道)。各县区对照执行标准要求,公布一批示范村、达标村、民俗文化特色村。(7-8月)

6、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乡村文明行动"采风活动,对各级各部门开展"乡村文明行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度报道。(8-9月)

7、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现场推进会,以现场观摩形式,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深化"乡村文明行动"。(10月份)

8、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作品及微电影视频评选活动。(11月份)

9、印制发放"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加大"乡村文明行动"标识、主题用语、主题歌词、公益广告社会宣传力度。(下半年)

10、组织"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全年)

三、工作职责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中,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整个行动的统筹指导、市里负责组织协调、各县区负责规划实施、各乡镇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