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纪念亭]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那年的峥嵘和此间的记忆

28

6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那年的峥嵘和此间的记忆

是怎样苦难与希望并存的历史,才能让后人世代不忘?是怎样屈辱与激情同在的岁月,才会让今人感怀依旧?

(一)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一二·九”运动80周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首70年前的今天,胜利的钟声已经敲响,战火的硝烟逐渐远去,和平的希望不再渺茫,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充满了无上的荣光和无限的憧憬。然而我们同样不应忘却的是,8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却面临着“生存还是灭亡”的终极考验。

那时的天穹不曾苏醒,那时的土地布满伤痕,那时的敌人日益嚣张,那时的政府仍在妥协,当此之时,中华民族正徘徊于亡国灭种的边缘,生耶?死耶?和耶?战耶?“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是北平学生的怒吼,也是全国人民的心声。这场爱国运动,有爱国学生的亲身参与,也有民主进步人士的热烈支持;有海外华侨的一致声援,也有全国各阶层民众的群起响应。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一时间,黄河两岸、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今天依旧缅怀那段历史,是因为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政策,揭穿了日本侵略者的军事野心,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重温往事,是为了引领时代;守望历史,才能够开创未来。

(二)我们牢记历史并非为了“拉仇恨”,而是为了守卫和平

历史是一部不朽之书,记载着人类曾经的辉煌与文明,也写满了时间所无法抹去的教训与血泪。

1935年,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局势依旧波澜不惊,西方列强还在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的方法,去填满法西斯势力的欲壑,并希冀以此来维系那肥皂泡般的和平。然而,毫无底线与原则的妥协退让,只会助长法西斯势力的野心,加速战争开启的步伐。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很快整个世界陷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中。

人们总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历史的教训却不能不总结汲取。倘若英法等国能够及早放弃绥靖政策,倘若西方列强对日德扩张能够进行有效回击,倘若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能够尽快凝聚成铁板一块,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便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所带来的危害。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如果我们“好了伤疤忘了疼”,那结果必然是悲剧重演、动乱再现。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今时今日,世界在风平浪静的外衣之下,依然潜藏着涌动的暗流。在一些国家,极右翼势力始终阴风不散,军国主义力量总想借尸还魂,如果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于它们的野心没有足够的警惕,对于它们的挑衅没有坚决的回击,那么我们当今所来之不易的和平,终不过是海边的沙雕,随时都有被海浪冲垮的危险。

9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了中国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年阅兵活动,意在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守卫和平、开创未来,这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类企盼、遵循联合国根本宗旨之举,但是在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右翼媒体所看来,却是“草率决定”、“有失中立”、“赚取人气”的行为,并且对此“深表遗憾”、“不能接受”。可是,试想一个给邻国带来不堪回首往事的国家,怎么可能有主持公平正义的能力?一家从没有认真反思战争责任的政府,怎么可能有守护世界和平的愿望?一些从来都只会发表狭隘偏激观点的媒体,怎么可能把准时代的脉搏和世人的愿望?

“德不孤,必有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历经苦难,所以更珍视和平;中国致力于发展,所以更需要和平;中国期待美好未来,所以更爱护和平。”因为有过战火蔓延的切身痛苦,所以我们坚决打造和谐世界;因为有过贫弱落后的不堪往事,所以我们努力铸就大同盛世;因为有过丧权辱国的苦难历程,所以我们尊重每一个国家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选择。

(三)有一个民族总能屹立不倒,有一种精神始终贯穿时空

或许外国侵略者永远不会明白:为何就在一夜之间,仇深似海的国共双方变得像兄弟般团结,钩心斗角的各路军阀能够将枪口一致对外,麻木不仁的底层民众会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只能从中华民族的秉性中去探寻。

巴顿将军曾经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其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但这并不能保证民族的繁衍与文化的传承,因为除中国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现今都已是历史的注脚。从上古的炎黄时代一路走来,在五千余年沧海桑田的历程中,中国历经过多次外敌入侵,也发生过数次内乱纷争,然而这个古老国度终究能够薪尽火传、绵延不绝,就因为在我们民族的机体内部,包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存在着绵延不绝的“精神命脉”,流淌着汩汩不断的“精神源泉”。这种民族精神的内核,表现为“共赴国难”的三秦精神、“筚路蓝缕”的荆楚精神、“慷慨悲歌”的燕赵精神、“卧薪尝胆”的吴越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彰显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粉身碎骨浑不怕”的于谦、“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无论是黄河岸边的八百冷娃,还是狼牙山顶的五壮士;无论是刘老庄的几十位官兵,还是贾家巷的最后八名余兵,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与河岳同在、与日星辉映的不朽名节,并进而凝聚成了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基石和信仰中枢。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中写道:“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每一堆炽烈的火焰,都会有一次涅槃;每一场存亡的危机,都会有一番重生。因为只要精神不朽,则国家不灭;只要信仰不失,则民族不亡。

(四)往昔之青年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今日之青年将会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一二·九”运动爆发十天后,鲁迅先生撰文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之殷切希望。如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么青年群体就是引燃这星火的电光火石。每一次时代的剧变,莫不是青年最先高举革命的旗帜;每一次历史的进步,莫不由学生最早吹响冲锋的号角。青年群体用他们青春的激情,激荡着时空的轮回;用他们炽热的丹心,照亮了世人的心境。

尤为难得的是,广大爱国青年并未使此次运动仅仅止步于激情与热血,而是在运动之后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把抗日的火种撒在了华北大地,撒在了千百万民众心中,也让广大青年有机会深入接触各个阶层,在实践中得到了的历练。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无论是任何时代,对于青年群体来讲,走出书斋,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始终是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唯一途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培养青年,引导青年加强社会实践,始终是储蓄后备干部,为革命事业提供栋梁之材的不二法则。

历史,总能够给有为者留下足够的书写空间;时代,总能够给创新者提供广阔的施展平台。今年五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关村创业大街时,专门参观了3W咖啡馆,并喝了一杯咖啡。总理喝咖啡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有深意在其中的。在素有“草根创业者”地标之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咖啡馆为创业者搭建了交流和项目资本对接的平台,如果有资本看中了技术和创意,则有可能诞生下一个“马云”或“雷军”……总之,是下一个传奇。李克强总理多次表示,要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有志青年,只有确立创新思维,把握社会需求,拥抱“互联网 ”的新业态,找准“众创空间”的着力点,才能使才华得以施展,使理想得以实现,创造出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人生价值。6

一头小草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