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小调情节

李赫特说:假如李斯特一辈子只写了一个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那他同样可以位列最伟大的音乐家之列。  我现在是绝对绝对的同意这个观点。之所以说是现在,是因为很长时间来,包括很喜欢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的那些日子里,我都对b小调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甚至都不大去接触这个音乐,倒并不是因为敬畏,而是一种麻木和陌生。情况总是有变化 的,现在我也不能说就很了解这个音乐了,只是听的比较多而已,有时候会一遍遍地连续听,现在对这个曲子,倒是既敬畏又心爱有加了。  我有个朋友,年纪不大,刚刚读大学吧。他收藏一切b小调的版本:正版的盗版的,网络上下载的音像店买的,有名的无名的……总之,他会极尽可能地把一切够得着的b小调收罗起来。有时候去参加网友举行的演奏沙龙,如果曲目里有b小调,他也会录下来。在欣赏b小调时,他有个习惯:闭着眼睛,低头,完全地投入,不容别人有丝毫的打搅。我曾经问他:他究竟为什么喜欢b小调。这当然是个非常愚蠢的问题。而我果然也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我想如果不着边际地找一些这部伟大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有如此魅力的原因的话,也是不错的。  B小调拥有一切钢琴音乐所包含的旋律特色:激情,抒情,愤怒,技巧,理想和无奈……不能多写了,事实上可以把一切形容性的名词用在这个省略号之前。这是其他任何钢琴作品所不能做到的。在这个乐章数众多的“非规则”钢琴奏鸣曲中,每一段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只有听觉上的连贯性;李斯特也从未为这个音乐做出个什么过多的解释。因此它所能引起的联想实在是相当丰富。  我可能会想到“崇高”一词。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讲,很少有音乐作品能让我们把“崇高”这样的词去凌驾它的“艺术性”和“旋律性”。但b小调偏偏有这个可能。那些极慢的地方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激动,心生高尚,而忽略这可以被认为是旋律单调,织体简单,和声的极不规则的一个音乐本身,而把他等同于一个其他东西,比如富有激情的演讲。  我也可能会想到肉欲这个词。我每次都能从b小调里面听出李斯特强烈的肉欲和抑制这种欲望的“交叉点”来。这是一个临界点,超过便是糜烂,便是色情;不超过便是作为伟大音乐家的李斯特。我无意去分析李斯特的私生活,据说是很值得去仔细研究的。但几乎每个同时代的大艺术家,尤其是生活在巴黎的,何尝不都是这样子呢?肖邦在情感上完全是一样,在他的幻想波兰舞曲,F小调幻想曲里都有或明或暗的表达,但他把自己的欲望隐藏了起来;不似李斯特,很明确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首浮躁的音乐。可以认为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浮躁的。这个浮躁并不包含贬义。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浮躁,但我们绝不会认真去贬低自己一样(也并不是说我们就自大);浮躁而虚无。如果每一个音乐都用一个框架来表示的话,那么b小调奏鸣曲在四个象限都毫无可取之处,它连靡靡之音也不是。可一首成功的音乐,往往就是这样否定到最后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样陈述:李斯特在写这个音乐的时候,充满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他的b小调一直在写,却一直在否定。每一秒都在否定前一秒,每一秒都在进行激烈的搏斗和抗争。但结果是毫无结果。于是b小调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一个高潮结束后的无限留恋和空虚。这就是b小调的整体过程:无序的,杂乱的,充满否定和矛盾的,回味和现实激烈碰撞的。  我很难想象一个弹哥德堡变奏极强的人能有极好的b小调。这是在逻辑和思维上处于两个极端的音乐。这两个音乐都有录音的人当然不少,但鲜有同样出色的。阿劳做不到,阿格里奇也做不到,肯普夫也做不到,李赫特也做不到。我偏爱阿格里奇的版本。她那种女性的冷酷不同于男性的冷酷,她让b小调没有一丝温情在里面。霍洛维茨和索弗隆尼茨基都弹出了温情。可这个曲子未必需要这一点,没有温情未必就不人性化!  就如果这个音乐一样,我想我上面写的也是毫无逻辑,充满矛盾和否定。对于一个伟大的乐曲,事实上用文字去评判永远是愚蠢的,所以我们不如像李赫特那样说一句话而省事。我是不是甚至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在古典音乐整体不景气的今天,哪怕只剩下一部作品---b小调奏鸣曲,那么古典音乐就依旧会永远流传下去,永远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依旧不断地扣击着我们日益复杂的内心!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转载注明出处:https://www.361478.com/a/3146.html